[實用新型]一種物流用安全型貨物搬運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933137.1 | 申請日: | 2017-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302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吳國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泛非快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F7/06 | 分類號: | B66F7/06;B66F7/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仲龍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姜慶梅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粵海大道九涌***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物流 安全 貨物 搬運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搬運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物流用安全型貨物搬運裝置。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搬運效率高、搬運靈敏的、搬運安全性高的物流用安全型貨物搬運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物流用安全型貨物搬運裝置,包括有推手、輪子、底板、第一彈性件、左右移動機構、第一升降機構等;用于驅動第一升降機構運作的左右移動機構固接于底板頂部;用于穩定搬運框的第一彈性件的一端固接于左右移動機構,另一端固接于搬運框底部;第一升降機構固接于搬運框底部。本實用新型通過左右移動機構、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的相配合,使得貨物在搬運的過程中,達到高效搬運、安全搬運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搬運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物流用安全型貨物搬運裝置。
背景技術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紀70年代后,日本的“物流”一詞逐漸取代了“物的流通”。中國的物流術語標準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絡迅速發展,網購已經成為了人們一種習慣,而網購所發的物流快遞、貨物運輸也成為了一種問題,貨物運輸過程一般都需要進行物品的搬運,通過搬運裝置將一些貨物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一個地方,此過程有時候需要人工用力,因此會造成費時費力,而且還有可能因為搬運受傷。
現有的貨物搬運裝置存在搬運效率低、搬運不靈敏的、搬運安全性低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一種搬運效率高、搬運靈敏的、搬運安全性高的物流用安全型貨物搬運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的貨物搬運裝置存在搬運效率低、搬運不靈敏的、搬運安全性低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搬運效率高、搬運靈敏的、搬運安全性高的物流用安全型貨物搬運裝置。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物流用安全型貨物搬運裝置,包括有推手、輪子、底板、第一彈性件、左右移動機構、第一升降機構、第二升降機構和搬運框;用于推動裝置移動的推手固接于底板頂部一端;輪子固接于底板底部,用于驅動第一升降機構運作的左右移動機構固接于底板頂部;用于穩定搬運框的第一彈性件的一端固接于左右移動機構,另一端固接于搬運框底部;第一升降機構固接于搬運框底部,且與左右移動機構的輸出端傳動連接;第二升降機構固接于搬運框遠離推手的一側部。
優選地,左右移動機構包括有第二彈性件、安裝板、第一滑軌、第一滑塊、第一拉線、電動繞線輪、第二滑塊、第三彈性件和第二拉線;安裝板固接于底板頂部,第一滑軌嵌于安裝板;第一滑塊與第一滑軌一側滑動連接,第二滑塊與第一滑軌另一側滑動連接;第一滑塊通過第一彈性件與安裝板一端連接,第二滑塊通過第三彈性件與安裝板另一端連接;電動繞線輪固接于第一滑軌中部,且位于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之間;第一滑塊通過第一拉線與電動繞線輪傳動連接,第二滑塊通過第二拉線與電動繞線輪傳動連接。
優選地,第一升降機構包括第一升降桿、第二升降桿、第四彈性件、第三滑塊、第四滑塊和第二滑軌;第二滑軌嵌于搬運框底部,第三滑塊與第二滑軌一側部滑動連接,第四滑塊與第二滑塊的另一側部滑動連接;第一升降桿的一端與第三滑塊鉸接,另一端部與第一滑塊鉸接;第二升降桿的一端與第四滑塊鉸接,另一端部與第二滑塊鉸接;第一升降桿的中部與第二升降桿的中部鉸接,第四彈性件的一端固接于第一升降桿,另一端沿豎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升降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泛非快遞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泛非快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9331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