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鈞瓷燒結的電窯爐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930293.2 | 申請日: | 2017-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358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程剛;蔡永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諾巴迪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7B14/06 | 分類號: | F27B14/06;F27B14/2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異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41114 | 代理人: | 韓華 |
| 地址: | 450062 河南省鄭州市新***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燒結 電窯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陶瓷生產(chǎn)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鈞瓷燒結的電窯爐。
背景技術
鈞瓷是我國傳統(tǒng)名瓷,在唐代就開始燒制,在宋代達到鼎盛時期,是當時皇宮的貢瓷,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之美譽。鈞瓷發(fā)展到今天已有千余年歷史,除了相應的胎料、釉料組成和施釉工藝之外,窯爐結構和燒結工藝方面是形成鈞窯外觀特點的主要因素。鈞瓷區(qū)別于其他陶瓷制品,在燒結過程中,由于窯變的需要,不僅需要嚴格控制窯溫變化,還需要在不同溫度階段發(fā)生氧化和還原的反應,使鈞瓷呈現(xiàn)斑斕的色彩。常規(guī)電窯由于無法滿足鈞窯的燒結特性,所以一直無法取代宋代以來的傳統(tǒng)陶瓷燒結工藝,長期以來采用柴、煤和燃氣為加熱源的燒結工藝,對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因而陶瓷科學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改變鈞瓷燒結窯爐的改良和研究。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鈞瓷燒結的電窯爐,目的在于解決常規(guī)電窯不能用于鈞瓷燒制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鈞瓷燒結的電窯爐,包括爐體,所述爐體內(nèi)設置有保溫內(nèi)襯層和電加熱裝置,所述電加熱裝置包括位于爐體左側壁、右側壁和后側壁上的由模糊PID溫控器控制的電加熱棒,爐體內(nèi)設置有與所述模糊PID溫控器相連的測溫熱電偶,爐體外側設置有帶有浮子流量計的進氣管和帶有調(diào)節(jié)閥的排煙風道,所述進氣管經(jīng)分配器后分別與位于爐體底部四角處的進氣口相連通,所述排煙風道與開設在爐體底部靠近爐體后側壁中心位置處的排氣口相連通,所述調(diào)節(jié)閥位于爐體上方。
所述保溫內(nèi)襯層包括設置在所述爐體最內(nèi)層的氧化鋁纖維層。
所述電加熱棒為U形硅碳棒。
所述進氣管包括氧氣支管和一氧化碳支管,所述氧氣支管和一氧化碳支管分別設置有流量控制閥和所述浮子流量計。
所述調(diào)節(jié)閥為帶有加長控制手柄的手動控制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鈞瓷燒結的電窯爐,結構簡單,結實耐用,采用FUZZY模糊溫度控制系統(tǒng),對燒結溫度和升降溫度速率進行精確控制;同時合理布置進氣口和排氣口的位置,根據(jù)工藝要求適時通入適量的氧氣或一氧化碳,使氣體在爐腔中能夠形成良好的內(nèi)循環(huán),有效提高了鈞瓷的窯變成功率,使燒制的鈞瓷符合工藝要求,且質量穩(wěn)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剖面圖。
圖3是圖1中B-B剖面圖。
圖4是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窯爐包括用于放置待燒結鈞瓷的爐體1,該爐體1安裝在頂蓋和側壁開設有散熱孔、底部安裝有滾輪的窯爐殼體內(nèi)。爐體1前側為爐門,其上開設有觀察孔。如圖2所示,爐體1內(nèi)側設置有多層不同材料構成的保溫內(nèi)襯層2,其中最內(nèi)層采用耐高溫的氧化鋁纖維類材料。爐體1左側壁、右側壁和后側壁上安裝有U形高純硅碳電加熱棒3,電加熱棒3通過安裝在爐體1頂部的配電鋁排與安裝在爐體1底部的變壓器等電器相連;爐體1內(nèi)安裝有測溫熱電偶4;窯爐殼體一側安裝有帶有觸摸顯示屏的模糊PID溫控器5;電加熱棒3、測溫熱電偶4和模糊PID溫控器5相連構成FUZZY模糊溫度控制系統(tǒng),使電加熱棒3根據(jù)工藝要求加熱或停止加熱,從而對燒結溫度和升降溫度速率進行精確控制。如圖2、4所示,窯爐殼體外側壁上設置有進氣管,該進氣管包括氧氣支管6.1和一氧化碳支管6.2,其上安裝有流量控制閥6.3a、6.3b、6.3c、6.3d和浮子流量計6.4a、6.4b,氧氣支管6.1和一氧化碳支管6.2匯至進氣總管6.5后經(jīng)分配器后與位于爐體1底部四角處的進氣口7.1、7.2、7.3、7.4分別相連通。如圖2、3所示,爐體1底部靠近爐體1后側壁中心位置處開設有排氣口8,該排氣口8與沿爐體1外后側壁向上延伸設置的排煙風道9相連通。由于進氣口7.1、7.2、7.3、7.4和排氣口8均設置在爐體1底板上,進入爐體1的氣體受熱后沿爐體1內(nèi)壁上升,到達爐體1頂部時被迫向下,沿爐體1中部返回爐體1底部,之后從排氣口8排出爐體1,形成良好的內(nèi)循環(huán)效果。充斥在爐體1內(nèi)的氣體不僅可以與爐內(nèi)燒結鈞瓷充分接觸,而且使溫度分布更加均勻,非常有利于鈞瓷窯變。排煙風道9上設置有位于爐體1上方的手動調(diào)節(jié)閥10,為了便于操作,其加長控制手柄11水平延伸至窯爐殼體外側。通過觀察浮子流量計6.4a、6.4b、手動控制進氣管的流量控制閥6.3a、6.3b、6.3c、6.3d和排煙風道9的手動調(diào)節(jié)閥10的開度,可以控制爐體內(nèi)的氧氣量或一氧化碳量。
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電加熱棒3根據(jù)模糊PID溫控器5設定的溫度曲線對爐體1進行加熱,在適當溫度區(qū)間內(nèi),向爐體1內(nèi)加入適量的氧氣或一氧化碳,使燒結鈞瓷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即通過預設的多條加熱曲線進行程序化控制,同時,也可通過人工控制實時改變爐膛內(nèi)環(huán)境以獲得更加多樣的產(chǎn)品。本實用新型簡單易控,操作便捷,對于加熱溫度和升降溫度速率具有較高的控制精度,且能夠精確控制氧氣、一氧化碳的加入量,能夠根據(jù)鈞瓷的特性在不同環(huán)境燒結出豐富多樣的藝術作品,窯變成功率高達90%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諾巴迪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河南諾巴迪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93029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一公升容量的實驗室用真空感應爐爐體
- 下一篇:坩堝安裝振搗裝爐組合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