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載物臺堆垛機以及自動化立體倉庫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921337.5 | 申請日: | 2017-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681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8 | 
| 發明(設計)人: | 謝祥俊;謝明;何志剛;余乃義;張春江;趙秀國;司文清;李純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高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F9/07 | 分類號: | B66F9/07;B66F9/08;B66F9/24;B65G1/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鐘子敏 | 
| 地址: | 226100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載物臺 主體框架 堆垛機 自動化立體倉庫 本實用新型 提升裝置 上下移動 運送貨物 下沿 存取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載物臺堆垛機以及自動化立體倉庫,所述堆垛機包括:主體框架;至少一第一載物臺和一第二載物臺,所述第一載物臺和所述第二載物臺設置于所述主體框架上,所述第一載物臺位于所述第二載物臺的上方;提升裝置,設置于所述主體框架上,所述第一載物臺和所述第二載物臺分別在所述提升裝置作用下沿所述主體框架上下移動。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堆垛機在存取和運送貨物時,能同時使用多個載物臺來進行作業,提高了作業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流自動化機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多載物臺堆垛機以及自動化立體倉庫。
背景技術
堆垛機是物流自動化倉庫較常使用的一種機械,是用貨叉攫取、搬運和堆垛或從高層貨架上存取單元貨物的專用起重機。
傳統的自動化倉庫通過堆垛機穿行于貨架之間的巷道中,完成存、取貨的工作,現有的堆垛機一般只有一個載物臺,很難同時存取兩個批次的貨物,這樣的存取貨物方式使得自動化倉庫的工作效率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多載物臺堆垛機以及自動化立體倉庫,使堆垛機在存取和運送貨物時,能同時使用多個載物臺來進行作業,保證了作業的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多載物臺堆垛機,包括:主體框架;至少一第一載物臺和一第二載物臺,所述第一載物臺和所述第二載物臺設置于所述主體框架上,所述第一載物臺位于所述第二載物臺的上方;提升裝置,設置于所述主體框架上,所述第一載物臺和所述第二載物臺分別在所述提升裝置作用下沿所述主體框架上下移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自動化立體倉庫,所述自動化立體倉庫包括多個立體存儲貨架以及上述堆垛機;所述多個立體存儲貨架之間設置有軌道,以使得所述堆垛機能夠在多個所述立體存儲貨架之間行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通過在一臺堆垛機上設置多個載物臺并分別控制多個載物臺進行作業,使堆垛機在存取和運送貨物時能夠提高作業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載物臺堆垛機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載物臺堆垛機另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堆垛機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載物臺堆垛機又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化立體倉庫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載物臺堆垛機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的堆垛機包括:主體框架12;第一載物臺14和第二載物臺16,第一載物臺14和第二載物臺16設置于主體框架12上,第一載物臺14位于第二載物臺16的上方;提升裝置18,設置于主體框架12上,第一載物臺14和第二載物臺16分別在提升裝置18作用下沿主體框架12上下移動。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載物臺14和第二載物臺16的數量均可以是一個或者多個,第一載物臺14和第二載物臺16的結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適應不同貨物的大小和重量。
在一應用場景中,需要同時存取和運送多個批次的貨物,堆垛機在第一載物臺14存取第一批貨物的同時,第二載物臺16可以存取第二批貨物,并且可以同時運送多個批次的貨物,節省了時間,使得堆垛機在存取和運送貨物時可以提高作業的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高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高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92133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