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酸巖反應中酸液粘度測試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916458.0 | 申請日: | 2017-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960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3 |
| 發明(設計)人: | 韓慧芬;桑宇;楊建;王良;彭歡;彭均亮;閔建;黃成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1/00 | 分類號: | G01N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董亞軍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反應 中酸液 粘度 測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氣田開發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酸巖反應中酸液粘度測試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石油天然氣開采過程中,通過酸化工藝對儲層,特別是非均質儲層進行改造是提高油氣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對于非均質儲層來說,為了對其進行均勻改造,通常采用自轉向酸酸化工藝進行改造。自轉向酸進入儲層后,會與儲層的巖石發生酸巖反應,在酸巖反應過程中,自轉向酸的酸液粘度會發生變化,通過酸液粘度的變化使酸液進入低滲透儲層,從而實現非均質儲層的均勻改造。
酸巖反應中自轉向酸的酸液粘度變化規律是酸液體系、酸化施工中酸液用量等工藝參數選擇的重要依據,因此,對酸巖反應中酸液粘度進行在線測試,根據在線測試的數據對酸液粘度變化規律進行研究非常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酸巖反應中酸液粘度測試的裝置,通過該裝置對酸巖反應中酸液的粘度進行在線測試,為研究酸巖反應中酸液粘度變化規律提供數據支持。
具體而言,包括以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酸巖反應中酸液粘度測試的裝置,該裝置包括:
反應釜,具有用于盛放酸液、并且密閉的內腔;
攪拌器,用于對所述反應釜的內腔中的酸液進行攪拌;
與所述反應釜的側壁固定的巖心夾持器,所述巖心夾持器用于固定巖心樣品、并使所述巖心樣品的端面與所述反應釜的內腔中的酸液接觸;
與所述巖心夾持器連接的圍壓加載單元;
與所述反應釜的側壁固定的在線粘度計;
以及,與所述在線粘度計電連接的數據采集單元;
所述在線粘度計包括主體和探頭,所述探頭伸入所述反應釜的內腔中;
所述巖心夾持器包括:
具有兩端開放、用于容納巖心樣品的巖心容納腔的夾持器本體,
設置在所述巖心容納腔內的膠筒,
以及,一端位于所述膠筒內、用于封閉所述巖心容納腔的一端、且可沿所述夾持器本體的軸線運動的堵頭;
所述巖心容納腔的另一端設置有向所述巖心容納腔內部凸起的環形臺階;
所述夾持器本體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巖心容納腔連通的圍壓孔;所述圍壓加載單元通過管線與所述圍壓孔連接;
在所述反應釜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反應釜的內腔連通的第一安裝孔,所述夾持器本體的外壁與所述第一安裝孔的內壁之間螺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膠筒長度的小于所述巖心容納腔的長度,且所述膠筒的一端與所述環形臺階相抵;
所述巖心夾持器還包括:調節螺套、固定螺套以及密封件;
所述調節螺套套設在所述堵頭位于所述膠筒外的部分的外側、且通過螺紋與所述堵頭連接;
所述固定螺套套設在所述調節螺套外側并與所述調節螺套固定,且所述固定螺套還通過螺紋與所述夾持器本體的內表面連接;
在沿所述夾持器本體的軸線方向上,所述固定螺套與所述膠筒之間具有空隙,所述密封件設置在所述空隙中。
進一步地,在所述反應釜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反應釜的內腔連通的第二安裝孔,且在所述反應釜的外壁上與所述第二安裝孔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第一法蘭;
所述在線粘度計的探頭通過所述第二安裝孔伸入所述反應釜的內腔中,所述在線粘度計的主體上設置有第二法蘭,所述第一法蘭和所述第二法蘭通過螺栓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巖心夾持器和所述在線粘度計分別固定在所述反應釜相對的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反應釜的內腔呈圓柱形,且所述反應釜的內腔的容積為1.0升~1.5升。
進一步地,所述反應釜包括釜體和密封蓋,所述釜體的外表面設置有保溫層;所述反應釜的釜體的底部設置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連接有排液管線;所述反應釜的釜體的底部還設置有進液孔。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預熱釜,所述預熱釜通過管線與所述進液孔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器包括旋轉動力機構,和通過連接軸與所述旋轉動力機構連接的轉子,所述轉子位于所述反應釜的內腔中;
所述密封蓋上設置有第三安裝孔,所述連接軸與所述第三安裝孔轉動密封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轉子位于所述在線粘度計的探頭上方1~2厘米處。
進一步地,所述圍壓加載單元為平流泵。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9164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