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置物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862002.0 | 申請日: | 2017-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1143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0 |
| 發明(設計)人: | 駱瓊;李亞如;劉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A47B47/00 | 分類號: | A47B47/00;A47B5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布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05 | 代理人: | 孟潭 |
| 地址: | 2411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托板 右側板 左側板 上表面 置物格 置物架 本實用新型 凹型結構 平齊設置 收納空間 豎直設置 裝飾性 小戶型 右側壁 左側壁 置物 娛樂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置物架,它由至少一個置物格構成,所述置物格包括左側板、右側板和頂板,左側板與右側板豎直設置,左側板的頂端與右側板的頂端之間設有水平的頂板,左側板、右側板和頂板形成凹型結構,左側板的右側壁上設有托板I,右側板的左側壁上設有托板II,托板I與托板II相對應設置,托板I的上表面與托板II的上表面相平齊設置。該結構解決了小戶型收納空間不足的問題,滿足了人們置物、就坐以及娛樂的功能,功能性與裝飾性兼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置物架。
背景技術
目前,現代人生活優渥,相對地購買越來越多的物品,以備生活上的使用需要或置放在家里成為擺飾,例如書本、日用品、裝飾品或其它物品,因此,也需要許多的置物架來置放上述物品。然而,一般市面上所購買的置物架具有一定的形狀,無法符合合個人的喜好或需求。若要依個人的喜好或需求來訂制置物架時,則需花費很多的金錢。另外,若物品越來越多時,使用者又要購買更多的置物架以因應置物上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置物架,該結構解決了小戶型收納空間不足的問題,滿足了人們置物、就坐以及娛樂的功能,功能性與裝飾性兼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置物架,它由至少一個置物格構成,所述置物格包括左側板、右側板和頂板,左側板與右側板豎直設置,左側板的頂端與右側板的頂端之間設有水平的頂板,左側板、右側板和頂板形成凹型結構,左側板的右側壁上設有托板I,右側板的左側壁上設有托板II,托板I與托板II相對應設置,托板I的上表面與托板II的上表面相平齊設置。
根據上述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由兩個不同規格的置物格組成,尺寸大的置物格豎直放置,尺寸小的置物格倒置設置,尺寸小的置物格的頂板設置在由尺寸大的置物格的托板I與托板II的組成的平面上。
根據上述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由九個置物格組成的九宮格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結構由至少一個置物格構成,所述置物格包括左側板、右側板和頂板,左側板與右側板豎直設置,左側板的頂端與右側板的頂端之間設有水平的頂板,左側板、右側板和頂板形成凹型結構,左側板的右側壁上設有托板I,右側板的左側壁上設有托板II,托板I與托板II相對應設置,托板I的上表面與托板II的上表面相平齊設置;該結構很好地解決了小戶型收納空間不足的問題,滿足了人們置物、就坐以及娛樂的功能,功能性與裝飾性兼具。
2.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實用性強,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置物架,由至少一個置物格構成,所述置物格包括左側板1、右側板2和頂板3,左側板1與右側板2豎直設置,左側板1的頂端與右側板2的頂端之間設有水平的頂板3,左側板1、右側板2和頂板3形成凹型結構,左側板1的右側壁上設有托板I4,右側板2的左側壁上設有托板II5,托板I4與托板II5相對應設置,托板I4的上表面與托板II5的上表面相平齊設置。
為了適合不同空間的放置需求,所述置物架由兩個不同規格的置物格組成,尺寸大的置物格豎直放置,尺寸小的置物格倒置設置,尺寸小的置物格的頂板設置在由尺寸大的置物格的托板I與托板II的組成的平面上。
實際應用時,所述置物架也可以為九個置物格組成的九宮格結構。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總而言之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未經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8620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