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低功耗雙干簧管采樣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855134.0 | 申請日: | 2017-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208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申永鵬;劉碩;陳文龍;謝小品;李信波;許艷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卓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G01F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鄭自群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功耗 雙干簧管 采樣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水表計量信號采樣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低功耗雙干簧管采樣電路。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科技化水平的提升,智能計量技術在水表、電表、燃氣表、熱量表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目前我國正在對智能電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氣表、智能熱量表進行大力的研究和建設工作。隨著電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智能電表在我國已得到了大范圍的推廣,智能水表、燃氣表和熱量表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現有技術中,當干簧管K1或者干簧管K2長期閉合時,電路會產生電流消耗,系統功耗較大,如果為了減少功耗,增加電阻的阻值,采樣電路的可靠性會降低,無法滿足智能水表信號采樣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低功耗雙干簧管采樣電路,能夠有效降低功耗、提高采樣精度及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低功耗雙干簧管采樣電路,其中,包括電阻R1、電阻R2、雙簧管K1、雙簧管K2、電容C1、電容C2和微控制器,電阻R1、電阻R2并聯后共同連接微控制器的PD4管腳,電阻R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微控制器的PC3管腳、電容C1的正極和干簧管K2的一端,所述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微控制器的PC2管腳、電容C2的正極和干簧管K1的一端,電容C1的正極和干簧管K2的一端均與微控制器的PC3管腳連接,電容C2的正極和干簧管K1的一端均與微控制器的PC2管腳連接,電容C1、電容C2并聯,電容C1和電容C2的負極均接GND,干簧管K1、干簧管K2并聯,干簧管K1、干簧管K2的另一端均接GND。
優選的,所述微控制器為STM8L052單片機。
優選的,所述電容C1為100pF。
優選的,所述電容C2為100pF。
優選的,所述電阻R1為2.2K。
優選的,所述電阻R2為2.2K。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系統用于基于雙干簧管采樣的智能水表計量信號采樣,僅僅在采樣瞬間(10us)以內,并聯的電阻會消耗電流,降低了功耗。本實用新型的采樣電路以較小的電阻阻值,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降低了對干簧管密封性能的要求;同時由于增加了濾波電容,對采樣線上的干擾信號進行濾波,提高了采樣的抗干擾能力。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是現有技術中采樣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低功耗雙干簧管采樣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低功耗雙干簧管采樣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的采樣電路,采樣干簧管K1和K2一端并聯并連接至GND,另一端分別連接至微控制器的PC2和PC3管腳,并通過電阻R1和電阻R2兩個電阻上拉至電源VCC。電阻R1、R2均為106K。當干簧管K1或者K2長期閉合時,電路會產生VCC/R1的電流消耗,系統功耗較大,增大電阻R1或者R2會減小功耗,但是采樣電路的可靠性會降低(對干簧管的密封性要求較高,如果有進水造成干簧管斷開狀態下電阻減小,則會造成采樣錯誤)。
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低功耗雙干簧管采樣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雙簧管K1、雙簧管K2、電容C1、電容C2和微控制器,電阻R1、電阻R2并聯后共同連接微控制器的PD4管腳,電阻R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微控制器的PC3管腳、電容C1的正極和干簧管K2的一端,所述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微控制器的PC2管腳、電容C2的正極和干簧管K1的一端,電容C1的正極和干簧管K2的一端均與微控制器的PC3管腳連接,電容C2的正極和干簧管K1的一端均與微控制器的PC2管腳連接,電容C1、電容C2并聯,電容C1和電容C2的負極均接GND,干簧管K1、干簧管K2并聯,干簧管K1、干簧管K2的另一端均接GND。微控制器為STM8L052單片機,電容C1、C2均為100pF,電阻R1、R2均為2.2K。
采樣干簧管K1和K2一端并聯并連接至GND,另一端分別連接至微控制器的PC2和PC3管腳,并通過R1和R2兩個電阻上拉連接至微控制器的IO口(PD4),同時通過并聯電容C1和C2連接至GN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卓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河南卓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85513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