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油墨生產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851698.7 | 申請日: | 2017-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247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周瑞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門市阪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00 | 分類號: | B01J19/00;B02C23/00;B01F7/1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譚曉欣 |
| 地址: | 529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墨 生產線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油墨生產線,依次設置有反應釜、研磨裝置、集料裝置、攪拌裝置和封蓋裝置,所述反應釜通過輸料裝置與研磨裝置連接,所述研磨裝置通過送料裝置與集料裝置連接,所述集料裝置可移動至攪拌裝置和封蓋裝置位置,所述攪拌裝置設置有用以固定集料裝置的定位裝置,所述封蓋裝置通過排料裝置與集料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油墨生產線,反應釜加工完畢后可直接通過輸料裝置輸送至研磨裝置,研磨裝置研磨完畢后可直接輸送至集料裝置,集料裝置可移動,可移至攪拌裝置處直接進行攪拌,再移至封蓋裝置處與排料裝置連通直接進行排料封蓋,減少了轉運次數,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墨生產領域,特別是一種油墨生產線。
背景技術
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過印刷或噴繪將圖案、文字表現在承印物上,油墨從原料至成品一般需經過配料、研磨、攪拌、檢驗等工序完成。現有的油墨生產各個工序之間獨立進行,且不同工序之間需經過多次轉運,生產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提供一種生產效率較高的油墨生產線。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油墨生產線,依次設置有反應釜、研磨裝置、集料裝置、攪拌裝置和封蓋裝置,所述反應釜通過輸料裝置與研磨裝置連接,所述研磨裝置通過送料裝置與集料裝置連接,所述集料裝置可移動至攪拌裝置和封蓋裝置位置,所述攪拌裝置設置有用以固定集料裝置的定位裝置,所述封蓋裝置通過排料裝置與集料裝置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輸料裝置設置有送料泵和過濾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研磨裝置設置有用以儲存研磨后的油墨的集料盒,所述集料盒上設置有用以檢測集料盒內的油墨量的第一傳感器,所述第一傳感器電連接有第一控制裝置,所述送料裝置設置第一排料泵,所述第一控制裝置與第一排料泵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集料裝置設置有用以檢測集料裝置內的油墨量的第二傳感器,所述第二傳感器電連接有第二控制裝置,所述第二控制裝置還與送料泵和第一控制裝置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組件,所述攪拌組件包括固定設置的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上可上下移動設置有攪拌頭,所述攪拌頭連接有驅動其上下動作的第一驅動裝置和驅動其旋轉的第二驅動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固定于中心柱上的定位臂,所述定位臂的端部鉸接有卡接部,所述集料裝置上設置有與卡接部配合的配合部,所述定位臂或卡接部與攪拌桶接觸的位置皆設置有緩沖墊。
進一步的,所述排料裝置包括用以盛裝油墨的集料箱,所述集料箱通過第二排料泵與集料裝置連接,所述集料箱設置有若干出料口,每個出料口下方皆對應設置有稱重組件,所述出料口設置有出料閥,所述稱重組件設置有重力傳感器,所述排料裝置還包括第三控制裝置,所述出料閥和重力傳感器皆與第三控制裝置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封蓋裝置包括傳動裝置和設置于傳動裝置上方用以壓緊盒蓋的壓緊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壓緊裝置固定設置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開設有若干豎直方向的凹槽,所述凹槽內安裝有可上下移動的支承軸,所述支承軸的端部與凹槽的頂部之間設置有彈性組件,所述支承軸可轉動套裝有壓輥,所述壓輥與傳動裝置之間形成讓油墨盒通過的空腔。
進一步的,所述集料裝置包括用以盛裝油墨的本體,所述本體下端設置有出口,還包括與本體嵌合的蓋體,所述蓋體下方設置有可上下移動的刮板,所述刮板邊緣抵接本體內壁,所述刮板連接有驅動其上下動作的第三驅動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門市阪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江門市阪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85169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漏水保護閥
- 下一篇:一種高效節能的蒸汽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