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鋸鏈式銑槽機傳動鏈條及銑削刀具組合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848160.0 | 申請日: | 2017-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317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吳國明;李星;謝兆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廣大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F5/06 | 分類號: | E02F5/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協和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16 | 代理人: | 張恒康 |
| 地址: | 201404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鏈式 銑槽機 傳動 鏈條 銑削 刀具 組合 | ||
1.一種鋸鏈式銑槽機傳動鏈條及銑削刀具組合,包括:
提升架(1),包括提升架體(11)和下部箱型構件(14);
動力頭(2),包括動力頭安裝架(21)和具有驅動鏈輪(221)的驅動頭(22);
切割箱(3),由多節長度不等的單元切割箱體對接組成;
端部切割箱(4),包括端部切割箱體(41)和包含隨動輪(422)的隨動輪總成(42);
重載鏈條(5),由多節鏈軌串接形成,每節鏈軌(51)包括左右各一個鏈片(52,52’)、銷套(53)、連接銷(54)和油封(55);
多個不同型式的刀具(6),包括含第一底板(6021)、設有刀頭(66)的第一外側刀具(6022,6022’)、設有刀頭(66)的第一端部刀具(6023,6023’)和設有刀頭(66)的第一平面刀具(6024)的第一刀具(602),含第二底板(6031)、設有刀頭(66)的第二端部刀具(6032,6032’)和設有刀頭(66)的第二平面刀具(6033)的第二刀具(603),含第三底板(6041)、設有刀頭(66)的第三外側刀具(6042,6042’)和設有刀頭(66)的第三平面刀具(6043)的第三刀具(604),含第四底板(6051)、設有刀頭(66)的第四外側刀具(6052,6052’)和設有刀頭(66)的第四平面刀具(6053,6053’)的第四刀具(605),含第五底板(6061)、設有刀頭(66)的第五外側刀具(6062,6062’)、設有刀頭(66)的第五內側刀具(6063,6063’)和設有刀頭(66)的第五平面刀具(6064,6064’)的第五刀具(606),以及含第六底板(6071)、設有刀頭(66)的第六外側刀具(6072,6072’)、設有刀頭(66)的第六內側刀具(6073,6073’)和設有刀頭(66)的第六平面刀具(6074)的第六刀具(607),它們以間隔一定距離的方式通過螺栓固定在重載鏈條(5)每節鏈軌(51)左右鏈片的外表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動力頭(2)通過動力頭安裝架(21)固裝于提升架(1)的前部的下部箱型構件(14)的上方;
所述切割箱(3)根據銑槽機的掘削深度配置由不同長度的多節單元切割箱體縱向連接而構成,并借助其最上面的第一節單元切割箱體(31)通過螺栓固裝于提升架(1)的下部箱型構件(14)下端面;
所述端部切割箱(4)通過端部切割箱體(41)用螺栓固裝于切割箱(3)的最下面一節單元切割箱體(31)的下端面;所述隨動輪總成(42)固裝于端部切割箱體(41)的下端面;
所述重載鏈條(5)由多節鏈軌串接后在驅動鏈輪(221)和隨動輪(422)之間形成鏈傳動,并位于所述切割箱(3)和端部切割箱(4)的左右兩側面以作上下運動;所述每節鏈軌(51)的二個左右鏈片(52,52’)的上端部安裝孔設置為上端臺階孔(521,521’),它們的下端部安裝孔設置為下端通孔(522,522’);所述銷套(53)以穿過鏈片的下端通孔(522,522’)和局部進入上端臺階孔(521,521’)的方式布置以在銷套(53)和上端臺階孔(521,521’)的階臺之間形成間隙,并在所述間隙位置設置油封(55);所述連接銷(54)置于銷套(53)與二個左右鏈片(52,52’)的上端臺階孔(521,521’)對接而成的孔內,連接銷(54)內部設有油道(541),其一端設有通往銷套(53)內壁的油道(541)連通、用來注入潤滑脂的端部油嘴(542);此外,在每一鏈片(52,52’)的端面上各自設有兩個緊固螺孔(524,524);
所述多個不同型式的刀具(6)中第一刀具(602)、第二刀具(603)、第三刀具(604)、第四刀具(605)、第五刀具(606)和第六刀具(607)在各自含有的第一底板(6021)、第二底板(6031)、第三底板(6041)、第四底板(6051)、第五底板(6061)和第六底板(6071)的縱向中心左右二側各設有二個底板通孔(68,68’),并通過螺栓穿過底板通孔(68,68’)及再與重載鏈條(5)的鏈軌(51)的鏈片(52,52’)的各緊固螺孔(524,524’)螺接而將它們固定在鏈片的上端面(523,523’)上,且在重載鏈條(5)外表面上間隔一定距離;
所述第一刀具(602)的第一外側刀具(6022,6022’)以相對第一底板(6021)橫向平面向外翹起的方式左右對稱地設置于第一底板(6021)的端部,且與第一底板(6021)的上下表面之一的背面形成的夾角A1=133~138°;所述第一端部刀具(6023,6023’)以左右對稱方式垂直布置于第一底板(6021)上與其背面相對的正面的兩個邊緣部;所述第一平面刀具(6024)也垂直布置于第一底板(6021)的正面兩個第一端部刀具之間;
所述第二刀具(603)的第二端部刀具(6032,6032’)以左右對稱方式垂直布置于第二底板(6031)的上下表面之一的正面的兩個邊緣部;所述第二平面刀具(6033)垂直布置于第二底板(6031)的正面兩個第二端部刀具之間;
所述第三刀具(604)的第三外側刀具(6042,6024’)以左右對稱方式垂直布置于第三底板(6031)的上下表面之一的正面的兩個邊緣部,且與第三底板(6021)的正面形成的夾角A2=103°~108°;所述第三平面刀具(6043)垂直布置于第三底板(6041)的正面兩個第三外側刀具部之間;
所述第四刀具(6053,6053’)的第四外側刀具(6052,6052’)以左右對稱方式垂直布置于第四底板(6051)的上下表面之一的正面的兩個邊緣部,且與第四底板(6051)的正面形成的夾角A3=103°~108°;所述第四平面刀具(6053,6053’)以左右對稱方式垂直布置于第四底板(6051)的正面兩個第四外側刀具部之間而偏離長度方向中心線的一側或上端部;
所述第五刀具(606)的第五外側刀具(6062,6062’)以相對第五底板(6061)橫向平面向外翹起的方式左右對稱設置于第五底板(6061)的端部,且與第五底板(6061)上下表面之一的正面形成的夾角A4=103°~108°;所述第五內側刀具(6063,6063’)以相對第五底板(6061)橫向平面向外翹起的方式左右對稱設置于第五底板(6061)的正面并靠近第五外側刀具,且與第五底板(6061)的正面形成的夾角B1=97°~102°;所述第五平面刀具(6064,6064’)以左右對稱方式垂直布置于第五底板(6061)的正面兩個第五外側刀具部之間而偏離長度方向中心線的一側或上端部;
所述第六刀具(607)的第六外側刀具(6072,6072’)以相對第六底板(6071)橫向平面向外翹起的方式左右對稱設置于第六底板(6071)的端部,且與第六底板(6071)上下表面之一的正面形成的夾角A5=103°~108°;所述第六內側刀具(6073,6073’)以相對第六底板(6071)左右對稱方式垂直布置于第六底板(6071)的正面并靠近第六外側刀具;所述第六平面刀具(6074)的垂直布置于第六底板(6071)的正面兩個第六外側刀具部之間位置;
所述刀頭(66)在第一外側刀具(6022,6022’)、第一端部刀具(6023,6023’)、第一平面刀具(6024)、第二端部刀具(6032,6032’)、第二平面刀具(6033)、第三外側刀具(6042,6024’)、第三平面刀具(6043)、第四外側刀具(6052,6052’)、第四平面刀具(6053,6053’)、第五外側刀具(6062,6062’)、第五內側刀具(6063,6063’)、第五平面刀具(6064,6064’)、第六外側刀具(6072,6072’)、第六內側刀具(6073,6073’)和第六平面刀具(6074)上分別設有兩個并對稱設置于它們的自由端或端部兩側;
所述多個不同型式的刀具(6)是根據銑槽機銑削地下連續墻的墻體寬度來設置不同的刀具寬度,因此第一刀具(602)、第二刀具(603)、第三刀具(604)、第四刀具(605)、第五刀具(606)和第六刀具(607)在重載鏈條(5)上彼此交叉排列并沿著重載鏈條(5)上下直線切割地下槽體時保證在其寬度上進行全面切割和攪拌,相應地,它們之中最外延刀具的刀頭刃口之間的距離是與地下槽體寬度相同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廣大基礎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廣大基礎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84816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改進型錨鏈輸送機
- 下一篇:一種輻射產品切割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