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中深層地熱能間接供熱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830831.0 | 申請日: | 2017-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132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徐德龍;李勇;馮紹航;王曉龍;沈寶鏡;馬智;杜興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德龍地熱開發(f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T10/13 | 分類號: | F24T10/13;F24D3/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濤 |
| 地址: | 710075 陜西省西安市高***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深層 地熱能 間接 供熱 系統(tǒng)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地熱能開發(fā)利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中深層地熱能間接供熱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地熱能是源于地球的熔融巖漿和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并以熱力形式存在的可再生性能源。目前中深層無干擾地巖熱間接利用系統(tǒng)中,換熱器采用U型換熱器,其投資成本大,系統(tǒng)換熱效率不高、可提供熱量低,限制了無干擾地巖熱技術的推廣利用。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U型換熱器投資成本大、系統(tǒng)換熱效率低等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中深層地熱能間接供熱系統(tǒng),對無干擾地巖熱換熱孔結構及系統(tǒng)進行了改進,將熱源進水、回水在地巖熱換熱孔中完成,同時該技術將地熱能換熱器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增強其換熱能力;其中:地熱能換熱器上部分0~1000米為保溫段,下部分1000~5000米為高溫換熱段;最終降低了投資成本,提高了其換熱效率。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中深層地熱能間接供熱系統(tǒng),包括設置在地巖熱換熱孔11中的地熱能換熱器,地熱能換熱器上部為保溫段2,下部為高溫換熱段4,內部有輸出中層管3,所述地熱能換熱器注有換熱介質,換熱介質在所述地熱能換熱器高溫換熱段4內與地下高溫蓄熱巖層進行換熱,熱源側動力泵6將換熱介質通過輸出中層管3輸送至換熱機組7進行換熱,換熱后換熱介質返回地熱能換熱器,形成熱源側環(huán)路;用戶末端9通過管道與換熱機組7相連后,再連接至用戶側動力泵8,然后通過管道連接至用戶末端9,形成用戶側環(huán)路;兩個環(huán)路的循環(huán)介質通過換熱機組7進行換熱。
所述地熱能換熱器保溫段2頂部設置二路分水器1,一路與輸出中層管3連接,為換熱介質流出通路,另一路接在地熱能換熱器內的輸出中層管3外側,為換熱介質流入通路,輸出中層管3的下部懸空。
所述地熱能換熱器的底部通過穩(wěn)定錐5固定。
所述地巖熱換熱孔11為中深層地巖熱換熱孔。
所述地巖熱換熱孔11直徑為100~500毫米。
所述地熱能換熱器保溫段2深度為0~1000米,所述地熱能換熱器高溫換熱段4埋管深度為1000~5000米。
所述地熱能換熱器設置為一組或者多組,數(shù)量、管徑及埋設深度根據(jù)熱負荷需求確定,當為多組時,分布在多個地巖熱換熱孔11中,采用并聯(lián)形式設置。
所述熱源側動力泵6和用戶側動力泵8連接控制系統(tǒng)10,所述控制系統(tǒng)10對熱源側動力泵6和用戶側動力泵8進行控制。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改善了無干擾地巖熱的換熱系統(tǒng)結構設計,大大降低無干擾地巖熱供熱系統(tǒng)的投資成本,提高換熱效率;
(2)本實用新型工藝簡單,換熱介質在地熱能換熱器中完成換熱,取熱不取水,實現(xiàn)了地熱能無干擾、高效的利用,真正實現(xiàn)供熱過程中污染物的零排放;
(3)本實用新型通過熱源側環(huán)路將地熱能置換出,再通過換熱機組將熱量傳遞給用戶側環(huán)路,實現(xiàn)清潔無干擾供熱。
(4)本實用新型控制系統(tǒng)可根據(jù)用戶需求靈活調整控制供熱量,具有供熱穩(wěn)定、成本低廉等優(yōu)點。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對無干擾地巖熱換熱孔的結構進行了改進,降低了投資成本,提高了換熱效率,增強了無干擾地巖熱換熱孔的供熱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新型中深層地熱能間接供熱系統(tǒng)單孔示意圖。
圖2新型中深層地熱能間接供熱系統(tǒng)多孔并聯(lián)示意圖。
附圖標記:
1,二路分水器;2,地熱能換熱器保溫段;3,輸出中層管;4,地熱能換熱器高溫換熱段;5,穩(wěn)定錐;6,熱源側動力泵;7,換熱機組;8,用戶側動力泵;9,用戶末端;10,控制系統(tǒng);11,地巖熱換熱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中深層地熱能間接供熱系統(tǒng),利用地熱能儲量大、可再生的特點,為用戶提供穩(wěn)定可靠、低成本的清潔能源。其包括設置在地巖熱換熱孔11中的一組地熱能換熱器。地熱能換熱器為管狀,底端通過穩(wěn)定錐5固定,內部有輸出中層管3,上部為地熱能換熱器保溫段2,下部為地熱能換熱器高溫換熱段4,地熱能換熱器保溫段2頂端設置二路分水器1,出水口與輸出中層管3連接,為換熱介質流出通路,回水口接在地熱能換熱器內的輸出中層管3外側,為換熱介質流入通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德龍地熱開發(fā)有限公司,未經(jīng)陜西德龍地熱開發(f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8308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