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DNA雙螺旋結構教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823101.8 | 申請日: | 2017-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528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秉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秉潔 |
| 主分類號: | G09B23/26 | 分類號: | G09B23/26 |
| 代理公司: | 濟寧匯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54 | 代理人: | 徐國印 |
| 地址: | 2722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dna 雙螺旋 結構 教具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DNA雙螺旋結構教具,立柱、多核苷酸鏈條Ⅰ、多核苷酸鏈條Ⅱ、底座、堿基模Ⅰ、堿基模Ⅱ、插塊、插孔、圓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表面設置環形凹槽,所述堿基模Ⅰ一端的中部設置半圓形凹槽,所述凹槽的兩側設置插塊,所述堿基模Ⅱ一端的中部設置半圓形凹槽,所述凹槽的兩側設置插孔,所述堿基模Ⅰ、堿基模Ⅱ嵌入環形凹槽內,并通過插塊、插孔插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堿基中間形成的圓圈剛好能夠與環形凹槽外壁貼合,使得整體能夠繞著立柱旋轉,更加直觀的觀察每個結構的構造,同時采用正方體的底座,穩定性更好,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隨意拆卸和組裝,從而使學生通過動手組裝來了解DNA的構造。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教學用具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DNA雙螺旋結構教具。
背景技術
從DNA雙螺旋結構的提出開始便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的結構,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生命之謎被打開,人們清楚地了解遺傳信息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遺傳學、分子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等新學科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奧秘從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闡明。
由于DNA分子特別小,所以在生物課程中對DNA的講解一般需要借助于顯微鏡,但是有時候顯微鏡的觀察也不能非常清楚直觀的體現某一結構,這就為教學造成了困擾。
為了方便教學,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DNA教具,但是現有的DNA模型大都為獨體平面結構,不夠直觀,不利于觀察,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DNA雙螺旋結構教具,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內側,通過氫鍵形成的堿基對,使兩條脫氧核苷酸長鏈穩固地并聯起來,本實用新型合理的利用了這一點,使得DNA雙螺旋結構教具更加穩定,能夠圍繞著立柱旋轉,更加直觀,并且各部件結構簡單,方便拆卸,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DNA雙螺旋結構教具,包括立柱、多核苷酸鏈條Ⅰ、多核苷酸鏈條Ⅱ、底座、堿基模Ⅰ、堿基模Ⅱ、插塊、插孔、圓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與底座通過圓孔插接連接,所述立柱表面設置環形凹槽,所述堿基模Ⅰ一端的中部設置半圓形凹槽,所述凹槽的兩側設置插塊,所述堿基模Ⅱ一端的中部設置半圓形凹槽,所述凹槽的兩側設置插孔,所述堿基模Ⅰ、堿基模Ⅱ嵌入環形凹槽內,并通過插塊、插孔插接在一起,所述多核苷酸鏈條Ⅰ、多核苷酸鏈條Ⅱ分別以S形環繞在堿基外圍。
進一步地,所述立柱為透明塑料制成的圓柱。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為正方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DNA雙螺旋結構教具,在立柱上設置環形凹槽,堿基之間通過插接方式連接,卡入環形凹槽內,堿基中間形成的圓圈剛好能夠與環形凹槽外壁貼合,使得整體能夠繞著立柱旋轉,更加直觀的觀察每個結構的構造,同時采用正方體的底座,穩定性更好,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隨意拆卸和組裝,從而使學生通過動手組裝來了解DNA的構造。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立柱、2-多核苷酸鏈條Ⅰ、3-多核苷酸鏈條Ⅱ、4-底座、5-堿基模Ⅰ、6-堿基模Ⅱ、7-插塊、8-插孔、9-圓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秉潔,未經李秉潔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82310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攝像頭手動調節組件
- 下一篇:顯示面板的電位調節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