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土壤生態恢復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816624.X | 申請日: | 2017-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119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偉峰;段玉璽;張立欣;王博;李曉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9C1/00 | 分類號: | B09C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10010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土壤 生態 恢復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土壤生態恢復塊。
背景技術
生態恢復技術,就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系統科學的方法,把現代技術與傳統的方法通過合理的投入和時空的巧妙結合,使生態系統保持良好的物質和能量循環,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恢復治理技術,生態恢復技術分為土壤改造技術、植被的恢復與重建技術、防治土地退化技術、小流域綜合整治技術、土地復墾技術等五類,例如專利號為201620218948.9的專利,包括呈塊狀設置的恢復塊本體,在恢復塊本體內嵌設有植物種子,其中,恢復塊本體與植物種子一體成型,該專利雖然一定程度的簡單實用,但并不能提高裸露坡地土壤的自我生態修復能力。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土壤生態恢復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土壤生態恢復塊,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外壁底端左右兩側均設有吸水孔,所述殼體的頂端安裝有頂板,所述頂板的上表面圓周均設有種植孔,所述殼體的內腔填充有土壤,所述殼體的底端安裝有儲水箱,所述儲水箱的頂端安裝有箱蓋,所述箱蓋的頂端設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過導管與箱蓋相連,所述導管分別貫穿箱蓋和集水槽的外壁,所述儲水箱的外壁左右兩側均安裝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外壁設有插孔,所述固定座的內腔安裝有卡板,所述固定座的內壁圓周均設有限位槽,所述卡板的外壁圓周均安裝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與限位槽相匹配,所述卡板的外壁上下兩端分別安裝有活動桿和插桿,所述活動桿貫穿固定座的頂端外壁,所述活動桿的頂端安裝有頂座,所述插桿的底端安裝有插頭。
優選的,所述導管的內壁頂端設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內側設有懸浮塊,所述導管的內壁安裝有支架,所述懸浮塊通過拉繩與支架相連,所述拉繩與懸浮塊和支架的連接處均設有固定板。
優選的,所述集水槽的內壁頂端安裝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內側安裝有過濾網。
優選的,所述集水槽的內壁底端安裝有斜坡。
優選的,所述頂座的外壁頂端設有加強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土壤生態恢復塊,通過儲水箱、集水槽和固定座的配合,在降雨時,集水槽對雨水進行收集,雨水經過導管流入至儲水箱中,當土壤中的水分飽和時,儲水箱對雨水進行儲存,待一段時間過后,土壤中的水分被植被吸收后,儲水箱中儲存的雨水經過吸水孔流入至土壤中,為植被提供成長所需的水分,更加科學的利用雨水,對雨水進行儲存,減少雨水的流失,將雨水利用率更大化,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裸露坡地土壤的自我生態修復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卡板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懸浮塊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吸水孔,3、頂板,4、種植孔,5、土壤,6、儲水箱,7、箱蓋,8、集水槽,9、導管,10、固定座,11、插孔,12、卡板,13、活動桿,14、插桿,15、插頭,16、限位槽,17、限位塊,18、卡槽,19、懸浮塊,20、框架,21、過濾網,22、斜坡,23、加強筋,24、支架,25、拉繩,26、固定板,27、頂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未經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81662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