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覆膜機硅膠壓緊輥的冷卻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812911.3 | 申請日: | 2017-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999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明(設計)人: | 洪普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洪普松 |
| 主分類號: | B32B37/08 | 分類號: | B32B37/08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王官明 |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臺***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覆膜機 硅膠 壓緊 冷卻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覆膜機,特別是涉及覆膜機硅膠壓緊輥的冷卻機構。
背景技術
覆膜機是將多層不同材料的薄膜模壓成為一層復合型薄膜,在對多層不同材料薄膜進行模壓時,薄膜經過壓緊輥與模具壓輥之間,通過壓緊輥與模具壓輥相互對應轉動對其進行壓緊復合,其中壓緊輥的外壁設有一層硅膠層,利用軟質材料的硅膠層與硬質材料的模具壓輥配合才能使薄膜壓緊復合整體性好,而由于壓緊輥與模具壓輥為緊密配合旋轉,長期工作后兩者表面都會產生較高的熱量,特別是對硅膠層不及時降溫,容易導致薄膜黏繞到硅膠層上,造成產品報廢,產品的成品率低,并且需要停機清理掉黏繞的薄膜才能繼續工作,影響生產效率。已有技術通常是在硬質金屬材料制成的壓緊輥內部通入冷卻水,利用冷卻水對壓緊輥外壁的硅膠層進行冷卻,但是由于硅膠材料的傳導性能差,壓緊輥內的冷卻水對硅膠層外壁的冷卻效果差,降溫無法到達理想效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對硅膠層外壁降溫效果好,保證產品的成品率,提高生產效率的覆膜機硅膠壓緊輥的冷卻機構。
本實用新型覆膜機硅膠壓緊輥的冷卻機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前后兩個模具軸承固定座和滑槽,前后兩個模具軸承固定座之間設置模具壓輥,模具壓輥的一頭連接第一冷卻水管,前后兩個滑槽中分別設置壓緊滑塊,壓緊滑塊之間設置壓緊輥,壓緊輥的外壁設置硅膠層,壓緊輥的一頭連接第二冷卻水管,前后兩個滑槽上分別設置導向軸承固定座,導向軸承固定座之間設置導向輥,鋁膜經導向輥輸送至壓緊輥和模具壓輥之間,在機架上方設有擠出模頭,擠出模頭擠出前塑料薄膜和后塑料薄膜,前、后塑料薄膜輸送至壓緊輥和模具壓輥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兩個滑槽位于壓緊滑塊后方分別設置冷卻滑塊,冷卻滑塊之間設置金屬材料制成的冷卻輥,冷卻輥與壓緊輥外壁的硅膠層壓緊接觸,冷卻輥的一頭連接第三冷卻水管。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覆膜機硅膠壓緊輥的冷卻機構,主要特征是在前后兩個滑槽中位于壓緊滑塊的一側分別設置冷卻滑塊,前后兩個冷卻滑塊之間設置硬質金屬材料制成的冷卻輥,冷卻輥的一頭連接第三冷卻水管(冷卻輥可一頭連接進水管另一頭連接出水管,也可以在冷卻輥的一頭同時連接進水管和出水管),冷卻輥的一側與壓緊輥的硅膠層外壁壓緊接觸,由于冷卻輥為硬質金屬材料制成,金屬材料對冷媒和熱量的傳導性能好,其外壁直接貼在硅膠層的外壁,可將硅膠層所產生的熱量傳導至冷卻輥中,達到散熱效果,而冷卻輥內冷卻水所產生的冷媒傳導至硅膠層外表面,對硅膠層的外壁起到降溫效果,對硅膠層外壁散熱、降溫效果好,從而避免了因硅膠層過熱而導致薄膜黏繞到硅膠層上,無需停機清理,保證產品的成品率,提高了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覆膜機硅膠壓緊輥的冷卻機構,所述的壓緊滑塊與冷卻滑塊之間連接調節螺柱和調節螺母,在調節螺柱外套設彈簧。所述的機架上設置壓緊氣缸,壓緊氣缸的活塞桿與冷卻滑塊相連接。可通過旋轉調節螺母來調節壓緊滑塊與冷卻滑塊之間的間距,從而達到調節壓緊輥與冷卻輥的間距,并通過壓緊氣缸對壓緊滑塊與冷卻滑塊進行壓緊固定,當工作時,擰緊調節螺母,壓緊氣壓也將壓緊滑塊與冷卻滑塊進行壓緊,使壓緊輥與冷卻輥緊密配合,從而使其對薄膜模壓效果好,停機后,松開調節螺母,壓緊氣壓也松開壓緊滑塊與冷卻滑塊,使壓緊輥與冷卻輥互相松開,從而防止壓緊輥表面的軟質硅膠層發生變形,保證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覆膜機硅膠壓緊輥的冷卻機構的主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覆膜機硅膠壓緊輥的冷卻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覆膜機硅膠壓緊輥的冷卻機構,如圖1—圖2所示,包括機架1,機架上設置前后兩個模具軸承固定座2和滑槽3,前后兩個模具軸承固定座之間設置模具壓輥4,模具壓輥的一頭連接第一冷卻水管5,前后兩個滑槽中分別設置壓緊滑塊6,壓緊滑塊之間設置壓緊輥7,壓緊輥的外壁設置硅膠層8,壓緊輥的一頭連接第二冷卻水管9,前后兩個滑槽3上分別設置導向軸承固定座10,導向軸承固定座之間設置導向輥11,鋁膜12經導向輥輸送至壓緊輥7和模具壓輥4之間,在機架上方設有擠出模頭13,擠出模頭擠出前塑料薄膜14和后塑料薄膜15,前、后塑料薄膜輸送至壓緊輥7和模具壓輥4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兩個滑槽3位于壓緊滑塊6后方分別設置冷卻滑塊16,冷卻滑塊之間設置金屬材料制成的冷卻輥17,冷卻輥與壓緊輥7外壁的硅膠層8壓緊接觸,冷卻輥的一頭連接第三冷卻水管19。主要特征是在前后兩個滑槽3中位于壓緊滑塊6的一側分別設置冷卻滑塊16,前后兩個冷卻滑塊之間設置硬質金屬材料制成的冷卻輥17,冷卻輥的一頭連接第三冷卻水管19(冷卻輥17可一頭連接進水管另一頭連接出水管,也可以在冷卻輥的一頭同時連接進水管和出水管),冷卻輥的一側與壓緊輥7的硅膠層8外壁壓緊接觸,由于冷卻輥17為硬質金屬材料制成,金屬材料對冷媒和熱量的傳導性能好,其外壁直接貼在硅膠層8的外壁,可將硅膠層所產生的熱量傳導至冷卻輥17中,達到散熱效果,而冷卻輥內冷卻水所產生的冷媒傳導至硅膠層8外表面,對硅膠層的外壁起到降溫效果,對硅膠層外壁散熱、降溫效果好,從而避免了因硅膠層8過熱而導致薄膜黏繞到硅膠層上,無需停機清理,保證產品的成品率,提高了生產效率。所述的壓緊滑塊6與冷卻滑塊16之間連接調節螺柱20和調節螺母21,在調節螺柱外套設彈簧22。所述的機架1上設置壓緊氣缸23,壓緊氣缸的活塞桿與冷卻滑塊16相連接。可通過旋轉調節螺母21來調節壓緊滑塊6與冷卻滑塊16之間的間距,從而達到調節壓緊輥7與冷卻輥17的間距,并通過壓緊氣缸23對壓緊滑塊6與冷卻滑塊16進行壓緊固定,當工作時,擰緊調節螺母21,壓緊氣壓23也將壓緊滑塊6與冷卻滑塊16進行壓緊,使壓緊輥7與冷卻輥17緊密配合,從而使其對薄膜模壓效果好,停機后,松開調節螺母21,壓緊氣壓23也松開壓緊滑塊6與冷卻滑塊7,使壓緊輥7與冷卻輥17互相松開,從而防止壓緊輥表面的軟質硅膠層8發生變形,保證其使用壽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洪普松,未經洪普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81291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