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跌倒智能保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801485.3 | 申請日: | 2017-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021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0 |
| 發明(設計)人: | 束鹍;楊正樸;鄧衛;武澤鍵;張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A41D13/05 | 分類號: | A41D13/05;A41D13/06;A41D13/08;A61B5/0205;A61B5/11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710064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跌倒 智能 保護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護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跌倒智能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跌倒是老年人常見的傷害事故。目前,老年人跌倒是社區人群中最常見的致殘和致死的傷害事件。我國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加之社會流動性不斷增大,空巢老人現象越來越普遍。此外,目前的加速度監測、心率監測、血壓監測、氣壓監測技術均已成熟并實現小型化。部分運動手環已經實現了對這些功能的集成。目前,已有專利CN204303128U給出了一套針對老人的跌倒防護的解決方案。然而,該解決方案存在以下兩個問題:首先,該方案僅僅以加速度作為跌倒的判斷依據,跌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僅僅選擇加速度一個方面作為判斷跌倒的指標,存在較大的誤判率,跌倒保護系統的保護裝置,在打開后會對跌倒者的正常行為帶來很大的不便;其次,該方案選擇了手套和短褲作為保護老年人的保護裝置,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熊春香)一文中指出,跌倒所致的損傷中最嚴重的是髖部(連接軀干和腿的部位)骨折,骨折則以上下肢體股骨骨折(摔斷胳膊,腿)最為常見。目前已有專利,僅能夠對髖部與手掌進行保護,并不能實現對上下肢體股骨和身體軟組織的保護。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能夠減少誤判率,增強保護能力的跌倒智能保護裝置。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包括手腕佩戴設備,以及分別與手腕佩戴設備無線連接的肩部保護裝置、髖部保護裝置、肘部保護裝置和膝蓋部保護裝置,所述手腕佩戴設備包括設置在腕帶內的單片機,單片機連接聚合物鋰電池,單片機的輸入端連接有加速度傳感器、氣壓傳感器、動態血壓監測器和動態心率監測器,單片機的控制端分別無線連接肩部保護裝置、髖部保護裝置、肘部保護裝置和膝蓋部保護裝置。
所述肩部保護裝置、髖部保護裝置、肘部保護裝置和膝蓋部保護裝置均包括氣囊和氣瓶,氣瓶通過電磁閥連接氣囊,所述電磁閥無線連接至單片機。
所述電磁閥采用AW025-08。
所述單片機上設置有跌倒正誤反饋組件。
所述單片機采用Dialog Semiconductor DA14681IC。
所述加速度傳感器采用ADXL345。
所述氣壓傳感器采用MPX5700GS。
動態血壓監測器和動態心率監測器包括綠光發生裝置和能夠檢測皮膚反射的綠光的光敏元件,光敏元件連接至單片機。
所述光敏元件采用PD15-22C/TR8。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利用加速度傳感器、氣壓傳感器、動態血壓監測器和動態心率監測器進行多指標監測,并反饋給單片機,單片機根據反饋的數據進行跌倒判斷,并控制肩部保護裝置、髖部保護裝置、肘部保護裝置和膝蓋部保護裝置進行全方位的跌倒保護,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加速度、血壓、心率、氣壓多指標監測,提高了跌倒時正確判斷概率,減少非跌倒時誤判概率,通過跌倒正誤反饋組件對跌倒的正誤進行反饋,達到了降低監測裝置誤判率的目的,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的降低跌倒者上下肢的損傷風險,降低損傷的強度。
進一步,在跌倒保護觸發后,使用者能夠通過跌倒正誤反饋組件對跌倒的正誤進行反饋,單片機根據正誤反饋對閾值進行調整,不斷提高準確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初期跌倒判斷邏輯;
圖3為本實用新型血壓與心率加入跌倒判斷的邏輯;
圖4為本實用新型加入血壓與心率后的跌倒判斷邏輯;
圖5為使用者反饋跌倒正誤的運行圖;
其中,101-加速度傳感器、102-氣壓傳感器、103-動態血壓監測器、104-動態心率監測器、105-跌倒正誤反饋組件、106-單片機、107-肩部保護裝置、108-髖部保護裝置、109-肘部保護裝置、110-膝蓋部保護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80148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