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便于固定電纜的護套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97180.X | 申請日: | 2017-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5309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7 |
| 發明(設計)人: | 陶吉松;賈明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吉松電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3/04 | 分類號: | H02G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于 固定 電纜 護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護套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便于固定電纜的護套。
背景技術
電纜護套是一種電纜上常用的絕緣保護熱縮套管,對護套的性能要求一般有柔性、耐溫耐熱性、絕緣性、老化性、阻燃性及耐腐蝕性等多個方面,由此目前對護套的研究開發大多從制成護套管的原材料(例如:MPP、PVC等)上著手考慮,目前,電纜護套的結構通常為一空心的圓管,實際電纜布線時,很多情況是若干根電纜線或者若干束電纜束一同牽引,每一電纜線或電纜束外需套置有一電纜護套,操作十分繁瑣和不便,而且當電纜護套局部破裂或受損時,修復十分不便,同時,各電纜孔之間相對不固定,實際中也很容易引起線路混淆。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便于固定電纜的護套,能夠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便于固定電纜的護套,包括兩個半圓弧形護套外圈和護套內圈,所述護套內圈位于所述護套外圈內部,兩個半圓弧形護套外圈通過設置在所述護套外圈兩側的第一螺栓連接,所述第一螺栓末端套設有第一螺母,所述護套內圈外表面均勻開設若干貫穿所述護套內圈的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主電纜孔,所述主電纜孔遠離所述凹槽的一側的外邊緣與所述護套外圈內壁相接觸,所述護套內圈外表面且位于相鄰兩個凹槽之間對稱設置若干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遠離所述護套內圈的一端穿過所述護套外圈且延伸至所述護套外圈外表面,所述第二螺栓末端套設有第二螺母,所述護套內圈內部設置輔助電纜孔。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母與所述護套外圈之間設置第一平墊片,所述第二螺母與所述護套外圈之間設置第二平墊片。
進一步的,所述護套外圈和所述護套內圈的內外表面去尖角、毛刺和銳角。
進一步的,所述護套外圈和所述護套內圈的材質均為阻燃尼龍。
進一步的,所述主電纜孔外表面設置若干直徑為3mm,高度為1.5-2mm米粒狀凸起,米粒狀凸起之間的間距保持均勻且不大于10mm。
進一步的,所述護套外圈外表面開設若干散熱減重孔。
進一步的,主電纜設置于所述主電纜孔內,輔助電纜利用扎帶固定于所述輔助電纜孔內壁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兩個半圓弧形的護套外圈利用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相連接,從而使電纜護套便于拆卸和安裝,方便對破損電纜護套的修復和更換,通過在護套外圈內部利用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連接護套內圈,在護套內圈外表面的凹槽內設置若干與護套外圈內壁相接觸的主電纜孔,護套內圈內部設置輔助電纜孔,從而使各個電纜孔獨立固定,不會相互干擾,同時不會引起線路混淆,通過在護套外圈外表面設置若干減重散熱孔,能夠在減輕電纜護套重量的同時對護套內的電纜進行散熱。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于固定電纜的護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于固定電纜的護套的護套外圈展開圖。
圖中:
1、護套外圈;2、護套內圈;3、第一螺母;4、第一平墊片;5、第一螺栓;6、第二螺母;7、第二平墊片;8、第二螺栓;9、主電纜孔;10、輔助電纜孔;11、凹槽;12、散熱減重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便于固定電纜的護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吉松電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青島吉松電器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9718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