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耐壓檢測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93965.X | 申請日: | 2017-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751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宗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友電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14 | 分類號: | G01R31/1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劉興彬,羅晶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耐壓 檢測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測控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耐壓檢測電路。
背景技術
電器裝置、絕緣材料和絕緣結構的耐壓能力,反映了實際工作狀態下設備的安全性能,是一個對人體安全有著直接影響的電參數。因此,進行耐壓測試是檢驗安全性能的重要技術指標之一。
耐壓測試的基礎理論是:將一規定交流或直流高壓施加在電器帶電部分和非帶電部分(一般為外殼)之間以檢查電器的絕緣材料所能承受耐壓能力的試驗。電器在長期工作中,不僅要承受額定工作電壓的作用,還要承受操作過程中引起短時間的高于額定工作電壓的過電壓作用(過電壓值可能會高于額定工作電壓值的好幾倍)。在這些電壓的作用下,電氣絕緣材料的內部結構將發生變化。當過電壓強度達到某一定值時,就會使材料的絕緣擊穿,電器將不能正常運行,操作者就可能觸電,危及人身安全。耐壓測試主要達到如下目的:
1、檢查絕緣耐受工作電壓或過電壓的能力;
2、檢查電氣設備絕緣制造或檢修質量;
3、排除因原材料,加工或運輸對絕緣的影響因素;
4、檢查絕緣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耐壓檢測電路,該電路采用高壓穩壓源結構,具有線路簡單、測量方便,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耐壓檢測電路,包括多諧振蕩器電路、反饋穩壓控制電路、讀數保持電路、正極檢測端和負極檢測端,所述多諧振蕩器電路主要由運算放大器A1、場效應管Q1和變壓器T組成,運算放大器A1的輸入端接電源,輸出端接場效應管Q1的基極,經場效應管Q1放大后的信號再經變壓器T升壓,變壓器T的次級產生極性相反的脈沖電壓,并由二極管D4、D5和電容C7、C8組成二倍壓整流電路變成最高測試直流電壓;所述反饋穩壓控制電路主要由功率開關IC1、運算放大器A2和電位器W1組成,最高測試直流電壓經電阻R7與電阻R11、R12、R13分壓后獲得取樣電壓加至運算放大器A2的反相輸入端,并與同相輸入端上的基準電壓作比較,再由運算放大器A2的輸出端將誤差信號反饋給功率開關IC1的控制極引腳5;所述讀數保持電路主要由數字電壓表、二極管D7和電容C9組成,最高測試直流電壓經電阻R14限流后一路經二極管D6接正極檢測端,另一路經二極管D7想電容C9充電,供數字電壓表經讀數保持下來,電容C9兩端并接有按鍵開關S1,負極檢測端接地。
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反饋穩壓控制電路中發光二極管LED1與二極管D1串聯后并與電位器W1并聯產生基準電壓,經電阻R10與運算放大器A2的正極輸出端連接。
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運算放大器A1、A2均采用型號為LM393的雙電壓比較器。
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場效應管Q1采用型號為IRF511的場效應管。
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功率開關IC1采用型號為TWH8778的功率開關集成電路。
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電位器W1采用多圈電位器,型號為WXD3。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采用高壓穩壓源結構,具有線路簡單、測量方便,制作成本低等優點;并且還有以下優點:
1、省去了以往用恒流源測試方法所需價格昂貴的高反壓恒流管;
2、解決了負阻特性的元器件測量;
3、測量結果讀數可保持。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友電電子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友電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9396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倉儲設備的控制系統
- 下一篇:麥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