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磁線圈冷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91070.2 | 申請日: | 2017-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616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偉;王毅;史忠山;蔡貴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27/28 | 分類號: | H01F27/28;H01F27/10;H01F27/3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徐朝榮,馬簪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磁 線圈 冷卻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線圈冷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磁線圈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電磁線圈在通電時會產生磁場,而在產生磁場的同時,也會產生熱量,尤其是電磁線圈應用于激光驅動的質子醫療范圍中的強磁場重頻磁體時,單次通電加載,可產生10T以上強磁場,但是由于電磁線圈電阻的存在,而產生強磁場就需要其強大的電流和密集的繞線,因此電磁線圈在產生強磁場的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焦耳熱,這些熱量如果不及時排出,將會使線圈溫度升高,增加線圈的電阻,在下一次加載時,會產生更多的熱量,降低磁場強度,所以這些熱量必須排出。而目前,主要將電磁線圈浸泡在絕緣冷卻液內而進行冷卻,但冷卻效果較差,從而遠不能滿足工業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磁線圈冷卻系統,其通過采用儲液槽、液體驅動裝置、電磁線圈冷卻管路的結合設計,并通過將液體驅動裝置采用液壓缸、真空罐、抽氣裝置,可利用液壓缸與真空罐之間的壓差,以促使內置絕緣冷卻液流經電磁線圈冷卻管路,而可使內置絕緣冷卻液經過電磁線圈的冷卻通道對電磁線圈進行冷卻,而且,通過將電磁線圈設置于儲液槽內,在使用時,使得電磁線圈可浸在儲液槽內的外置絕緣冷卻液中,而可利用外置絕緣冷卻液對電磁線圈外部進行冷卻,因而,可實現電磁線圈的雙重冷卻,能大大提高冷卻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電磁線圈冷卻系統,包括用于盛放外置絕緣冷卻液的儲液槽、用于供內置絕緣冷卻液流經的電磁線圈冷卻管路、以及用于驅動內置絕緣冷卻液流動以使內置絕緣冷卻液流經電磁線圈冷卻管路的液體驅動裝置;所述電磁線圈冷卻管路包括位于儲液槽內并用于浸沒在所述外置絕緣冷卻液中的電磁線圈;該電磁線圈設置有用于供內置絕緣冷卻液流經的冷卻通道;所述液體驅動裝置包括液壓缸、真空罐、用于對真空罐抽氣的抽氣裝置;所述真空罐設有入液口、排液口、以及出氣口;所述電磁線圈冷卻管路的其中一端形成為第一端,并與液壓缸的出液口連通;電磁線圈冷卻管路的另一端形成為第二端,且真空罐的入液口與電磁線圈冷卻管路的第二端之間安裝有第一閥門,且該第一閥門用于控制真空罐的入液口和電磁線圈冷卻管路第二端的連通或隔離;所述真空罐的出氣口與抽氣裝置的進氣端之間安裝有第二閥門,且該第二閥門用于控制真空罐的出氣口和抽氣裝置進氣端的連通或隔離;所述液壓缸的進液口用于供內置絕緣冷卻液進入,且該電磁線圈冷卻系統還包括用于控制真空罐的排液口開閉的第三閥門、用于控制液壓缸的進液口開閉的第四閥門。
進一步地,所述液壓缸包括設有腔室的缸體、活塞;所述缸體的頂部設有與腔室連通的第一開口,所述活塞包括位于腔室內的活塞主體部,所述活塞主體部的橫截面形狀與腔室的橫截面形狀相匹配,且活塞主體部的外側壁與腔室的內側壁滑動且液密封配合;缸體的底部設置有與腔室連通的第一通孔,且缸體的側面的頂端設置有貫穿腔室內側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形成為液壓缸的出液口,第二通孔形成為液壓缸的進液口;所述活塞主體部位于第一開口的下方,且活塞主體部的上表面還設置有驅動桿。
進一步地,所述抽氣裝置為真空泵。
進一步地,電磁線圈冷卻管路還包括第一連通管、第二連通管、第一絕緣管道連接器、第二絕緣管道連接器;所述第一連通管通過第一絕緣管道連接器與電磁線圈連接;所述第一絕緣管道連接器設有第一連通腔,所述第一連通管的其中一端通過第一連通腔與冷卻通道的其中一端連通,所述第一連通管的另一端形成為電磁線圈冷卻管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連通管通過第二絕緣管道連接器與電磁線圈連接;所述第二絕緣管道連接器設有第二連通腔,所述第二連通管的其中一端通過第二連通腔與冷卻通道的另一端連通,所述第二連通管的另一端形成為電磁線圈冷卻管路的第二端。
進一步地,外置絕緣冷卻液、內置絕緣冷卻液均為液氮、液氫、液氦、液態二氧化碳、或者氟利昂。
進一步地,所述電磁線圈包括導線,所述冷卻通道設置在導線上。
進一步地,儲液槽的頂部具有第二開口;所述真空罐的排液口朝向于儲液槽的第二開口。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第三閥門、第四閥門均為開關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第三閥門、第四閥門均為電磁閥。
進一步地,所述入液口設置在真空罐的底部,排液口設置在真空罐的底部,出氣口設置在真空罐的頂部;所述真空罐具有空腔,所述入液口、排液口、出氣口均貫穿空腔的內壁。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9107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化纖織物抗靜電整理生產系統
- 下一篇:一種自動配料打漿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