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頭部帶榫卯結構的組合防松螺母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83532.6 | 申請日: | 2017-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180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范以齊;許航;陸麗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振高螺母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B37/08 | 分類號: | F16B37/08;F16B39/28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連城創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54 | 代理人: | 王雯婷,方燕娜 |
| 地址: | 201808 上海市嘉***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頭部 帶榫卯 結構 組合 螺母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頭部帶榫卯結構的組合防松螺母。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其螺紋采用30°楔形防松螺紋來防松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因此,需要設計一種具有更好防松效果的頭部帶榫卯結構的組合防松螺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具有更好防松效果的頭部帶榫卯結構的組合防松螺母。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頭部帶榫卯結構的組合防松螺母,包括上螺母和下螺母,其特征在于:下螺母的上部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凸臺,凸臺的內側面為榫卯結構,上螺母為U型結構,上螺母設置在下螺母的上方,U型結構插入凸臺的榫卯結構內,上螺母和下螺母的內螺紋牙底處設有一個楔形斜面,所述的楔形斜面與所述的內螺紋下平面反向延長線之間的夾角為30°。
所述的內螺紋下平面與上平面之間的夾角為60°。
兩個所述的榫卯結構延長線之間的夾角為2°。 所述的U型結構為彈簧鋼U型片。
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在內螺紋牙底增設一個30°的楔形斜面,當螺栓與螺母相互擰緊時,螺栓的牙尖就緊緊地頂在變牙型防松螺紋的楔形斜面上,從而產生了很大的鎖緊力;U型結構插入凸臺的榫卯結構內,通過U型結構的變形對螺栓實現夾緊,從而進一步提高防松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下螺母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上螺母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使用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螺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4,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頭部帶榫卯結構的組合防松螺母,包括上螺母和下螺母。上螺母4和下螺母2的內螺紋1牙底處設有一個楔形斜面3,楔形斜面3與內螺紋1下平面反向延長線之間的夾角為30°,內螺紋1下平面與上平面之間的夾角為60°。當螺栓7和螺母相互擰緊后,螺栓7的牙尖就頂在內螺紋1的30°楔形斜面3上,由于牙型角度的改變,使施加在螺紋間的接觸所產生的法向力與螺栓軸線成60度角而不是普通螺紋的30度,所產生的防松摩擦力增加從而達到防松效果。
下螺母2的上部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凸臺5,凸臺5的內側面為榫卯結構6,兩個榫卯結構6延長線之間的夾角為2°。上螺母4為U型結構,上螺母4設置在下螺母2的上方,U型結構插入凸臺5的榫卯結構6內, U型結構為彈簧鋼U型片,且可變形。
組裝時下螺母2先正常擰入螺栓7中,待固定好后,將彈簧鋼U型片從間隙大的一邊敲入下螺母2的端部榫卯結構6中,通過彈簧鋼U型片的變形對螺栓實現夾緊,從而進一步提高防松性能。拆卸時,把彈簧鋼U型片從間隙小的一側敲出,從而正常拆卸下螺母。
本實用新型可與標準的外螺紋自由配合,與本實用新型配合的外螺紋的公差要求為6g以上,本實用新型可用于所有需要連接緊固領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振高螺母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振高螺母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8353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