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汽車前艙骨架和電動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83124.0 | 申請日: | 2017-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732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8 |
| 發明(設計)人: | 賈進睿;徐會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沃汽車(中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8 | 分類號: | B62D25/08;B60K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創嘉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陳慶超;桑傳標 |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前艙骨架 電動汽車 前艙 橫梁骨架 輔助支架 縱梁 框架結構 橫梁 車輛駕駛 動力總成 維修成本 吸收碰撞 載荷能力 地連接 折斷 拆卸 潰縮 懸置 替換 零部件 變形 節約 | ||
本公開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前艙骨架和電動汽車,該前艙骨架包括前艙橫梁骨架,該前艙橫梁骨架的下方用于固定動力總成懸置,該前艙橫梁骨架的上方可拆卸地連接有輔助支架,該輔助支架用于安裝前艙部件,輔助支架形成為連接在前艙橫梁骨架和前艙部件之間的框架結構,該框架結構包括一對縱梁,以及固定到該一對縱梁之間的多個橫梁。因此,不僅加強該電動汽車前艙骨架的整體結構強度,提高該前艙骨架的承受載荷能力;而且當前艙橫梁骨架或輔助支架損壞后,只更換該電動汽車前艙骨架損壞的零部件,不用替換該整個前艙骨架,節約維修成本;此外當車輛前碰時,設置于一對縱梁之間的多個橫梁能夠易于潰縮變形甚至折斷,吸收碰撞能量,提高車輛駕駛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電動汽車零部件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前艙骨架和電動汽車。
背景技術
近幾年,在國家的大力扶持和節能減排的號召下,電動汽車飛速發展。相對于傳統車而言,電動汽車減少了發動機,卻增加了MCU(Motor Control Unit)、DCDC(DirectCurrent/Direct Current)、OBC(On Board Charger)、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等新能源部件,如何合理、協調地布置各個新能源部件成為了電動汽車整車布置的重點。
中國專利CN103569210A公開了一種汽車新型前艙骨架結構,該前艙骨架結構將電動汽車前艙分上下兩層布置,其上層布置有IPU和DCDC,其下層通過動力總成懸置安裝有電動汽車動力總成,該前艙骨架結構上形成有相應的安裝孔,以供IPU和DCDC安裝固定。在該方案中,前艙骨架為一整體的焊接件,當前艙骨架結構某一處損壞時,需要同時更換整個前艙骨架結構,維修成本高;另外,在裝配時,需要將電動汽車的電器部件等的線束和冷卻管路布設在前艙預設位置上,該整體的焊接件也不便于線束和冷卻管路繞過該前艙骨架結構,增大了裝配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公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動汽車前艙骨架和電動汽車,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根據本公開的第一方面,本公開提供一種電動汽車前艙骨架,包括固定到前艙左縱梁和前艙右縱梁之間的前艙橫梁骨架,該前艙橫梁骨架的下方用于固定動力總成懸置,該前艙橫梁骨架的上方可拆卸地連接有輔助支架,該輔助支架用于安裝前艙部件。
可選地,所述輔助支架形成為連接在所述前艙橫梁骨架和所述前艙部件之間的框架結構,該框架結構包括一對縱梁,以及固定到該一對縱梁之間的多個橫梁。
可選地,每個橫梁的形狀基本相同,所述框架結構關于每個橫梁的中心橫截面大致鏡像對稱。
可選地,所述框架結構的每個縱梁的長度均大于每個橫梁的長度,且所述框架結構在前后方向上超過所述前艙橫梁骨架。
可選地,所述框架結構包括沿所述前艙橫梁骨架的長度方向從左至右順次布設的第一框架結構和第二框架結構。
可選地,所述前艙橫梁骨架包括從左至右順次布設且長度基本相同的橫梁骨架左段、橫梁骨架中段和橫梁骨架右段,所述第一框架結構安裝到所述橫梁骨架中段上,所述第二框架結構安裝到所述橫梁骨架右段上,且所述第一框架結構緊鄰所述第二框架結構設置。
可選地,所述前艙部件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框架結構的一對縱梁包括高度相同的第一對縱梁前段和第一對縱梁后段,且所述第一對縱梁前段位于所述第一對縱梁后段的前方,所述第一對縱梁前段用于供所述第一部件安裝,所述第一對縱梁后段用于供所述第二部件安裝。
可選地,所述前艙橫梁骨架包括沿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骨架前橫梁和骨架后橫梁,所述第一框架結構具有一對所述橫梁,所述第一框架結構的一對所述橫梁分別連接到所述骨架前橫梁和所述骨架后橫梁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沃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未經寶沃汽車(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831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