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抗藍光高飽和光源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81116.2 | 申請日: | 2017-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0947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徐炳健;黃巍;王芝燁;王躍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利智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3/50 | 分類號: | H01L33/5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中浚雄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44254 | 代理人: | 李肇偉 |
| 地址: | 51089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藍光高 飽和 光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LED照明領域,尤其是一種抗藍光高飽和光源。
背景技術
在商業照明中,商戶期望通過燈光將商品展示得更好,相關研究表明,適當的增加物體色彩飽和度可以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美國 NIST(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 ) 也提出用 CQS(Color Quality Scale) 色品質度來評價光源顏色的質量,選取了 15 種飽和色作為新的顏色樣品,將樣板顏色變成連續的偏飽和的變化,使顯色性測量更加準確。高飽和光色光源是未來照明發展的趨勢之一。
現有 LED 光源存在以下問題:1、色品質度差,雖然獲得連續可調色溫的光源,但其獲得的光源顯色性不夠理想,與預想效果有所偏差;2、光源的光斑不均勻,出現明暗光斑或偏色光斑,配光曲線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抗藍光高飽和光源,結構簡單,具有較高顯色性的高飽和光源。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抗藍光高飽和光源,包括LED芯片和用于激發LED芯片光線的熒光層結構;所述LED芯片為藍光LED芯片,所述熒光層結構包括若干熒光層,所述熒光層按光路方向依次包括黃綠色熒光層、紅色熒光粉層、青色熒光粉層、橘色熒光粉層和紫色熒光層。
本實用新型熒光層中:
藍光+黃綠色熒光層:藍光激發黃綠色的熒光粉時,藍光的光譜進行紅移后,即為藍光的主波長紅移后得到低波段的青光,由于黃綠色熒光粉是光敏最高的特性,所以低波段的青光的亮度會提高,顯色指數也就提高了。
紅色熒光層:即低波段的青光激發紅色的熒光粉時,由于紅色的熒光粉本身吸收了低波段青光,其光源的亮度會降低,即低波段青光的光譜再紅移形成低波段的品紅光,所以顯色指數提高了。
青色熒光層:即低波段的品紅光激發青色的熒光粉,由于低波段的品紅光比青色熒光粉的波長要低,低波段的品紅光激發高波段的青光時,亮度會有微小的提高,即低波段的品紅光光譜又進行紅移,會得到高波段的品紅光,高波段的品紅光中的光譜達到RGB的基礎組合,所以顯色指數快速提高,達到4500K左右的飽和光源。
橘色熒光層: 高波段的品紅光激發橘色的熒光層,由于橘色的熒光粉介于黃色的熒光粉與紅色的熒光粉的波長之間(它即具有黃色熒光粉的接近低色溫的特性,又具有紅色熒光粉提高飽和度的特性),高波段的品紅光的光譜進行紅移后形成暖白色的白光(3000K左右的)也就是較低的高飽和光源,所以亮度會降低,顯色指數會提高,高飽和指數也會提高。
紫色熒光層:暖白色的白光激發紫色的熒光粉,利用可見光中最低波長的紫光對其暖白色的白光中藍光進行適當阻斷,使其光源發出的光更加舒適,柔和;補充部分全暖白色白光的紫色光譜,使暖白的白光的顯色性與飽和度更加高,形成最佳的高飽和光源。
作為改進,所述熒光層通過模造成型。
作為改進,所述熒光層為熒光粉貼。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藍光LED芯片+黃綠色熒光層,提高顯色指數;加入紅色熒光層,提高顯色指數;加入青色熒光層,使顯色指數快速提高,達到4500K左右的飽和光源;加入橘色熒光層,顯色指數會提高,高飽和指數也會提高;加入紫色熒光層,使暖白的白光的顯色性與飽和度更加高,形成最佳的高飽和光源。
附圖說明
圖1為光源層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光源配光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抗藍光高飽和光源,包括LED芯片6和用于激發LED芯片6光線的熒光層結構。所述LED芯片6為藍光LED芯片。所述熒光層結構包括五層熒光層的疊加,所述熒光層按光路方向依次包括黃綠色熒光層1、紅色熒光粉層2、青色熒光粉層3、橘色熒光粉層4和紫色熒光層5。藍光LED芯片的光功率在0.01w情況下,各層的熒光粉比例黃綠0.113:紅0.016:青0.0083:橘0.051:紫0.0016。各層熒光層所激發的光線的波長如下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利智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鴻利智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8111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