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半自動模具拋光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78785.4 | 申請日: | 2017-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276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3 |
| 發明(設計)人: | 羅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汽車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19/20 | 分類號: | B24B19/20;B24B27/00;B24B55/02;B24B4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濱海科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楊慧玲 |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濱海新區空港經***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半自動 模具 拋光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屬于機電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半自動模具拋光機。
背景技術
模具是工業生產中的重要工藝裝備,是工業產品批量生產的有效工具。在模具的設計、制造、粗加工到精加工及最后的拋光過程中,由于模具的表面粗糙度與模具的使用壽命、制品的外觀關系密切,因此作為最后一道的拋光工序,正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現代模具制造中,由于模具的型腔設計日趨復雜,自由曲面所占比例不斷增加,對模具加工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數控、電火花加工以及CAD/CAM系統的應用,模具曲面的形狀加工基本上可以實現自動化,但目前的自動化拋光方式僅限于簡單型面的加工,應用于模具自由曲面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當前模具自由曲面的拋光加工主要是由熟練工人憑借其豐富經驗完成的。這不但對工人的技術要求高,既費時又費力,而且曲面拋光后的表面質量穩定性難以保證。特別在拋光最后階段,若出現差錯可能導致模具的報廢,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目前拋光加工的時間約占整副模具制造時間的30%,成為模具制造過程中的瓶頸。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創造旨在提出一種半自動模具拋光機,結構緊湊,自動化程度高,拋光效果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創造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半自動模具拋光機,包括打磨機構、拋光機構、控制器,所述的打磨機構位于所述的拋光機構的一側,所述的控制器通過線路分別與所述的打磨機構、拋光機構相連;
所述的打磨機構包括打磨裝置、散熱裝置,所述的打磨裝置位于所述的散熱裝置的上方;
所述的打磨裝置的內部設置有機殼、第一打磨滾筒、第二打磨滾筒、第三打磨滾筒、第四打磨滾筒、水管,所述的機殼上設有進水口、出水口,所述的水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的進水口、出水口相連,所述的第一打磨滾筒、第二打磨滾筒、第三打磨滾筒、第四打磨滾筒依次的設置于所述的水管的一側,所述的第一打磨滾筒、第二打磨滾筒、第三打磨滾筒、第四打磨滾筒分別通各自的管路與所述的水管相連,所述的第一打磨滾筒與第二打磨滾筒之間、第二打磨滾筒與第三打磨滾筒之間、第三打磨滾筒與第四打磨滾筒之間均設置有一物料通道。
進一步,所述的散熱裝置的內部設置有若干的風機,所述的風機分別通過線路與所述的控制器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拋光機構包括箱體、第一拋光輥、第二拋光輥、第三拋光輥、第四拋光輥、第一導軌、第二導軌、第三導軌,所述的箱體的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的第一拋光輥、第二拋光輥、第三拋光輥、第四拋光輥、第一導軌、第二導軌、第三導軌均位于所述的箱體的內側,所述的第一導軌、第二導軌、第三導軌依次交錯設置,所述的第一拋光輥、第二拋光輥位于所述的第一導軌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拋光輥位于所述的第一導軌與第二導軌之間,所述的第四拋光輥位于所述的第三導軌的上方,所述的第三導軌的末端與所述的出料口相連通,所述的第一拋光輥、第二拋光輥、第三拋光輥、第四拋光輥分別通過線路與所述的控制器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拋光輥的直徑與所述的第二拋光輥的直徑相同;所述的第二拋光輥的直徑大于所述的第三拋光輥的直徑;所述的第四拋光輥的直徑大于所述的第一拋光輥的直徑。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導軌、第二導軌、第三導軌均向下傾斜。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打磨滾筒、第二打磨滾筒、第三打磨滾筒、第四打磨滾筒與所述的水管之間的管路上均設置有一閥門,所述的閥門分別通過線路與所述的控制器相連。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創造所述的半自動模具拋光機具有以下優勢:
(1)本發明創造所述的半自動模具拋光機同時設置有打磨機構與拋光機構,并且打磨機構與拋光機構內均設置有多個打磨滾筒與拋光輥,提高了拋光質量。
(2)本發明創造所述的半自動模具拋光機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節省了開支。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創造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創造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創造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創造,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創造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所述的半自動模具拋光機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所述的半自動模具拋光機的內部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汽車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汽車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7878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