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子設備及其指紋識別壓力感應觸摸屏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76435.4 | 申請日: | 2017-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210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倪宇陽;黃梅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歐菲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1 | 分類號: | G06F3/041;G06F3/0488;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唐利 |
| 地址: | 3301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設備 及其 指紋識別 壓力 感應 觸摸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指紋識別和壓力感應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子設備及其指紋識別壓力感應觸摸屏。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終端的功能越來越豐富。目前,為了提高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和信息安全,已將指紋識別技術應用到了終端。同時,為了能夠感知觸摸力量大小,將壓力感應的技術也應用到了終端。
傳統的指紋區的壓力感應方案一般是在指紋識別傳感器的下方設置壓力感應器,進行指紋區按壓壓力的檢測。但是這種設置方式通常會增加指紋識別部分的厚度。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以有效減小指紋識別部分厚度的電子設備及其指紋識別壓力感應觸摸屏。
一種指紋識別壓力感應觸摸屏,包括:
保護蓋板,包括按壓面及背向于所述按壓面設置的結合面,所述保護蓋板具有顯示區及與所述顯示區相鄰的非顯示區;
指紋識別傳感器,設置于所述保護蓋板的結合面,且位于所述非顯示區內;
壓力感應器,設置于所述保護蓋板的結合面上,所述壓力感應器與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相鄰設置,且兩者之間具有間距;及
觸摸感應模組,設置于所述結合面上,所述觸摸感應模組與所述壓力感應器通過同一電路板引出。
上述指紋識別壓力感應觸摸屏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將指紋識別傳感器與壓力感應器都設置在保護蓋板的結合面上,壓力感應器與指紋識別傳感器相鄰設置,壓力感應器與指紋識別傳感器之間具有間距,因此指紋識別傳感器與壓力感應器采用非集成的方式設置。使用者在按壓保護蓋板的按壓面對應于指紋識別傳感器處時,由于保護蓋板的硬度較大,因此按壓力由保護蓋板的按壓處向周圍輻射一定范圍,保護蓋板的按壓處和按壓處輻射范圍內均受按壓力,因此與指紋識別傳感器相鄰的壓力感應器也會受到按壓力。觸摸感應模組與壓力感應器通過同一電路板引出,因此可以從觸摸感應模組上讀取壓力數值,再與指紋識別傳感器的讀數相結合。上述指紋識別壓力感應觸摸屏可以有效減小指紋識別部分厚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力感應器與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之間的間距范圍為0.05mm~10mm。壓力感應器與指紋識別傳感器之間的間距過小,則不易組裝,間距過大則受按壓力的強度大大減小,會導致壓力感應的靈敏度降低,因此將間距設定在合理范圍0.05mm~10mm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保護蓋板的結合面對應于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處開設有收容槽,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設置于所述收容槽內。使指紋識別傳感器與按壓面之間的距離更小,有利于提高指紋識別的靈敏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保護蓋板的結合面對應于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處為完整表面,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結合面上。無需在保護蓋板上開槽,對保護蓋板的要求降低,可以適應更厚的保護蓋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當所述結合面上開設有收容槽時,所述收容槽的底部設置有粘合膠,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通過所述粘合膠設置于所述收容槽的底部。使指紋識別傳感器更牢固地固定于收容槽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當所述結合面對應于所述壓力感應器處為完整表面時,所述結合面上設置有粘合膠,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通過所述粘合膠設置于所述結合面上。使指紋識別傳感器更牢固地固定于保護蓋板的結合面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力感應器包括第一壓力感應部及第二壓力感應部,所述第一壓力感應部與所述第二壓力感應部分別位于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的相對兩側。設置方式簡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力感應器為中間掏空的環形結構,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位于中間掏空處,所述壓力感應器圍繞于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外圍。壓力感應器的有效感應面積增大,有利于增大壓力感應的靈敏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力感應器包括第一壓力感應部及第二壓力感應部,所述第一壓力感應部與所述第二壓力感應部分別位于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的左右兩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力感應器包括第一壓力感應部及第二壓力感應部,所述第一壓力感應部與所述第二壓力感應部分別位于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器的上下兩側。提供不同的設置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歐菲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昌歐菲顯示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7643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防過載系統的汽車防護罩
- 下一篇:電動汽車的機艙布置結構以及電動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