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深基坑施工的移動集水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75630.5 | 申請日: | 2017-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446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吳美強;花樹立;武有根;李飛;熊小龍;熊海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十七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9/10 | 分類號: | E02D19/1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坑 施工 移動 集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深基坑降水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深基坑施工的移動集水井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也日益增多,地鐵深基坑施工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深基坑施工難度在于地下水降排,保證無水作業。當地鐵車站深基坑在開挖過程中,降排水作業也成為了一項關鍵工作。
地鐵基坑施工,因土方開挖對降水井破壞較大,且基底處于全風化花崗巖地層,導致基坑開挖到底時基底積水較多、開挖擾動地層加之遇水極易造成基底地層軟化,給基坑封底造成極大難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計合理、制作簡單、拆除簡單、具有重復利用率高和安全可靠的深基坑施工的移動集水井裝置,以確保基底無水作業,達到基底水可臨時匯至集水井內、無水施工、基底早封閉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深基坑施工的移動集水井裝置,包括外框架、內框架、過濾石、水泵;所述的內框架安裝在外框架的中央,內框架的底部鋪設帶孔眼的鋼板,水泵的本體固定在鋼板上,水泵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到外框架之外;所述的過濾石填充在外框架與內框架之間的空間內。
所述的外框架為一個一端敞開的方形或矩形框架。
所述的內框架為一個方形或矩形或圓形框架,在內框架的外壁包裹一圈過濾網。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框架、內框架、過濾石、水泵,內框架安裝在外框架的中央,在外框架與內框架之間的空間內填充過濾石,基坑內的水通過過濾石、內框架外壁的過濾網過濾后流入內框架后,水泵將流入的水抽出基坑,達到基底水可臨時匯至集水井內、無水施工、基底早封閉的目的,而且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合理、制作簡單、拆除簡單、具有重復利用率高和安全可靠的優點。本實用新型能有效減少基坑基底的水量,提高降排水的效率,并能保證基底無水作業及早封閉基底,確保基坑的安全。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深基坑施工的移動集水井裝置,包括外框架1、內框架2、過濾石3、水泵4。
所述的內框架2安裝在外框架1的中央,內框架2的底部鋪設帶孔眼的鋼板5,水泵4的本體固定在鋼板5上,水泵4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到外框架1之外;所述的過濾石3填充在外框架1與內框架2之間的空間內。
所述的外框架1為一個一端敞開的方形或矩形框架,其外形尺寸為3m*3m*3m。
所述的內框架2為一個方形或矩形或圓形框架,在內框架2的外壁包裹一圈過濾網6。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利用制作好的本實用新型作為臨時集水井;
2.在開挖段基底外側提前先開挖一個3m*3m*3m的井,將本實用新型放置里面,開挖段周邊設置水溝,將水引入本實用新型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十七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十七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756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汛期圍堰施工護腳用噸袋
- 下一篇:一種土木工程組合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