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變徑異形管類零件脹形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74095.1 | 申請日: | 2017-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226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巖松;朱福;劉寧寧;王孝蘭;郭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D26/047 | 分類號: | B21D26/047;B21D26/045;B21D26/033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 地址: | 20162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異形 零件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變徑異形管類零件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變徑異形管類零件脹形模具。
背景技術
一種變徑異形管類零件具有變直徑、多角度的尺寸特征。管材脹形技術是一種利用液體作為介質,通過控制管材內部液體壓力和材料流動實現中空零件制造的工藝。目前的管類零件脹形模具一般由上下型腔組成,其中兩端各設置有一個堵頭。原有模具可能有成品貼模精度不高等缺點,為克服原有技術的不足,實現該變徑異形管類零件的輕量化和降低生產成本,因此設計該脹形模,實現脹形工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變徑異形管類零件脹形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變徑異形管類零件脹形模具,包括相對設置的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設有用于放置待脹形管件的模具型腔,該模具還包括脹形組件,所述的脹形組件包括設置在上模組件的模具型腔兩端的叉刀、設置在下模組件的模具型腔兩端的堵頭機構和設置在堵頭機構上的注水機構,所述的堵頭機構包括依次連接的氣缸、滑塊和堵頭,所述的氣缸固定在下模組件上,滑塊與下模組件滑動連接,堵頭上套設有密封圈,用于在工作時插入待脹形管件的端部,所述的密封圈和滑塊之間隔有空隙,合模時叉刀插入該空隙,并與滑塊配合擠壓密封圈,使之變形膨脹,將待脹形管件的端部密封。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堵頭包括連桿和端蓋,所述的滑塊連接在連桿的一端,端蓋設置在連桿的另一端,所述的密封圈套設在連桿上,并與端蓋相貼合,所述的叉刀呈斜楔狀,并與滑塊組成斜楔機構,叉刀下部設有與連桿相匹配的過槽。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叉刀與滑塊之間過盈配合。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過盈配合的過盈量為1.5mm。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連桿上還套設有墊圈,所述的墊圈的兩側在合模時分別與叉刀和密封圈貼合。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注水機構包括連接在滑塊上的注水桿和設置在堵頭端部的注水孔,所述的注水桿與注水孔相連通。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位于下模組件的模具型腔兩端的堵頭的中心線的夾角與下模組件的模具型腔兩端的中心線的夾角一致。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上模組件包括頂板及設置在頂板下表面的上模,下模組件包括底板及設置在底板上表面的下模,上模組件的模具型腔設置在上模的下表面,下模組件的模具型腔設置在下模的上表面,上模上設有多個上模導套孔,下模上設有多個下模導柱孔,所述的上模導套孔和下模導柱孔相匹配。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下模上設有多個排水孔,所述的排水孔通向下模組件的模具型腔的底部。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上模組件的模具型腔的兩端設有方槽,所述的叉刀設置在方槽中。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滑塊通過滑塊托板與下模組件滑動連接。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密封圈采用聚氨酯圈。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先將上模上表面與頂板下表面固定;將叉刀上表面與頂板下表面固定;將下模下表面、滑塊托板等與底板上表面固定;使用油壓機將頂板抬起,上模懸置于下模正上方,將待脹形管件置于下模的模具型腔,然后氣缸驅動滑塊,滑塊帶動堵頭插入管件兩端的內部,油壓機驅動頂板和上模向下合模,導柱對合模過程起導向作用,叉刀插入滑塊和密封圈之間的空隙,推動密封圈膨脹封水,液體通過注水桿從堵頭進入待脹形管件的內部空腔,通過控制液體壓力使管件外壁面貼合模具型腔,完成脹形工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實用新型既可以作為脹形模又可以作預成型模,可以先后進行預成型和脹形兩道工序,降低一半的模具成本。模具貼合程度高,精確度高,生產效率高。采用導柱導向結構,使下模與上模之間定位良好,精確度高。
(2)所述叉刀與滑塊在合模時過盈配合,并且將過盈量選擇為1.5mm,使叉刀在下落過程將滑塊推離待脹形管件端部,并通過連桿帶動端蓋向離開待脹形管件端部的方向運動,而密封圈(在設置墊圈的情況下為墊圈)由于被叉刀擋住無法移動,從而使密封圈受到擠壓,使密封圈膨脹封水,1.5mm的過盈量不至于因壓力過大導致聚氨酯圈壽命過短??墒构軆纫簤簤毫τ邢薅壬?,提高產品貼模精度。
(3)排水孔能夠保證工人取出成品時灑落在模具型腔中的液體及時自動排出,使模具貼合程度高,工人的操作便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未經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7409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