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適用于光催化反應的布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66919.0 | 申請日: | 2017-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682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加玉;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鑫澤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12 | 分類號: | B01J19/12;B01J4/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000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用于 光催化 反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光催化反應的布氣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技術中光催化反應中,光源位置設計不合理,反應液中存在死角,不利于反應進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光催化反應的布氣裝置,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適用于光催化反應的布氣裝置,包括自上而下摞放的多個引流罩和L型進氣管,所述引流罩為錐型罩板,相鄰所述引流罩之間通過繞所述引流罩的軸線均布的多個連桿連接,所述連桿的兩端分別固定于下層引流罩的頂面和所述上層引流罩的底面上,所述引流罩的中心處具有能使所述L型進氣管的豎直段穿過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內壁與所述L型進氣管的豎直段的外壁密封連接,所述L型進氣管的側面具有與所述引流罩一一對應的出氣孔單元,所述出氣孔單元緊靠所述引流罩的底面處,所述出氣孔單元包括多個繞所述引流罩軸線均布的出氣孔,所述L型進氣管的頂面為封閉面,所述L型進氣管的頂面具有第一光源。
進一步,每個所述引流罩的下方均具有一個環形光源,所述環形光源的軸線與所述引流罩的軸線重合,所述環形光源與所述引流罩的底面之間通過繞其軸線均布的多個安裝桿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結構設計合理,促進反應進程,減少副產物,提高產品收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下方觀測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最下層引流罩和L型進氣管結構示意圖;
圖中:1-引流罩;2-L型進氣管;3-第一光源;4-環形光源;5-安裝桿;6-出氣孔;7-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用于光催化反應的布氣裝置,包括自上而下摞放的多個引流罩1和L型進氣管2,引流罩1為錐型罩板,相鄰引流罩1之間通過繞引流罩1的軸線均布的多個連桿7連接,連桿7的兩端分別固定于下層引流罩1的頂面和上層引流罩1的底面上,引流罩1的中心處具有能使L型進氣管2的豎直段穿過的通孔,通孔的內壁與L型進氣管2的豎直段的外壁密封連接,L型進氣管2的側面具有與引流罩1一一對應的出氣孔單元,出氣孔單元緊靠引流罩1的底面處,出氣孔單元包括多個繞引流罩1的軸線均布的出氣孔6,L型進氣管2的頂面為封閉面,L型進氣管2的頂面具有第一光源3。
上述結構中,氯氣進入L型進氣管2后分別從出氣孔6處釋放至反應液中,釋放出的氣流沿錐型罩板的引流罩1的下表面流出后,從各引流罩1的邊緣處分散出去,該結構可將氣流在豎直平面和水平平面上均勻分散,有效延長氣流在反應液中的停留時間。
每個引流罩1的下方均具有一個環形光源4,環形光源4的軸線與引流罩1的軸線重合,環形光源4與引流罩1的底面之間通過繞其軸線均布的多個安裝桿5連接。環形光源4的設置可增加引流罩1內部的光照程度,促進反應進程。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鑫澤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天津市鑫澤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6691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單片機智能控制的微波熱解微藻制油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甲基肼合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