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體機大質量比載荷的投放機構,屬于雙體機輔助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雙體機采用雙機身對稱布局,其兩機身之間空間充裕,可用于掛載、投放各種任務載荷,尤其適宜掛載、投放大質量比載荷。
對于大質量比載荷投放這一指定工況,投放動作能否正常執行不僅關系著飛行任務的成敗,更對雙體機的安全有直接影響,這就對投放機構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載荷投放機構適用于小質量比、常規掛載任務,并不適用于雙體機大質量比載荷的掛載投放。針對這一情況,對一種雙體機大質量比載荷的投放機構進行了設計研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問題是: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雙體機大質量比載荷的投放機構,以解決雙機身布局飛行器大質量比載荷掛載投放所帶來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雙體機大質量比載荷的投放機構,包括側板、舵機A、防釋放擋片、銷軸A、掛鉤A、掛鉤軸A、連桿A、銷軸B、掛鉤B、掛鉤軸B、搖桿、舵機B、銷軸C、連桿B、銷軸D,所述舵機A固定在側板上,防釋放擋片安裝在舵機A輸出軸上,側板上設有與防釋放擋片解鎖配合的卡槽,掛鉤A通過掛鉤軸A安裝在側板上,掛鉤B通過掛鉤軸B連接于側板上,舵機B固定在側板上,搖桿安裝在舵機B輸出軸上,連桿B通過銷軸C與銷軸D將掛鉤B與搖桿連接,連桿A通過銷軸A與銷軸B將掛鉤A與掛鉤B連接,搖桿、連桿B、掛鉤B和側板組成平行四邊形機構,連桿A、掛鉤A、掛鉤B和側板組成反平行四邊形機構。
載荷質量最大可達載荷與雙體機總質量的40%。
裝載任務載荷時,舵機B帶動搖桿旋轉,帶動連桿B及掛鉤B運轉,同時掛鉤B的運轉帶動連桿A、掛鉤A運轉,實現掛鉤A與掛鉤B同步外張至豎直狀態,此時舵機A帶動防釋放擋片旋轉至卡槽,阻擋掛鉤A意外內收,投放機構被鎖死。
投放任務載荷時,舵機A帶動防釋放擋片旋轉并離開卡槽,解除對掛鉤A內收方向的阻擋,投放機構被解鎖,此時舵機B帶動搖桿旋轉,帶動連桿B及掛鉤B運轉,同時掛鉤B的運轉帶動連桿A、掛鉤A運轉,實現掛鉤A與掛鉤B由豎直狀態同步內收,解除對重物約束。
掛鉤A、掛鉤B的旋轉角度為0-30°。
掛鉤A、掛鉤B與任務載荷接觸處為平面。
掛鉤A、掛鉤B與任務載荷接觸的平面粗糙度不大于3.2μm。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采用平行四邊形機構及反平行四邊形機構,雙掛鉤同步性好,結實可靠,成本較低,易于制作;
(2)本實用新型布置有防釋放擋片,在投放大質量比任務載荷時仍能保證足夠的安全性;
(3)本實用新型采用了軸銷式結構,摩擦力小,運轉精度高,使得整個機構運轉效率高且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投放機構關閉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投放機構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表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一種雙體機大質量比載荷的投放機構,包括側板1、舵機A2、防釋放擋片3、銷軸A4、掛鉤A5、掛鉤軸A6、連桿A7、銷軸B8、掛鉤B9、掛鉤軸B10、搖桿11、舵機B12、銷軸C13、連桿B14、銷軸D15,所述舵機A2固定在側板1上,所述防釋放擋片3安裝在舵機A2輸出軸上,所述掛鉤A5通過掛鉤軸A6安裝在側板1上,所述掛鉤B9通過掛鉤軸B10連接于側板1上,所述舵機B12固定在側板1上,所述搖桿11安裝在舵機B12輸出軸上,所述連桿B14通過銷軸C13與銷軸D15將掛鉤B9與搖桿11連接,所述連桿A7通過銷軸A4與銷軸B8將掛鉤A5與掛鉤B9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