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效率自動抓棉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64059.7 | 申請日: | 2017-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473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7 |
| 發明(設計)人: | 林雁飛;鄭宇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瑞(中國)縫紉線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G7/00 | 分類號: | D01G7/00;D01G7/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2200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率 自動 抓棉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機械部件領域,具體為一種高效率自動抓棉機。
背景技術
抓棉機,是開清棉聯合機中的第一道工序,從開棉混棉的工藝要求來講,期望原棉經抓棉機加工后有較好的開松質量,這樣將有利于原棉充分混和,也可為開清棉工藝的開松除雜創造有利的條件,我國現已廣泛使用抓棉機,其型式為上抓式,有不少類型,如墻軌式、地軌式、圓盤式等。
目前,自動抓棉機是從棉包中抓取原棉喂給前方的紡織機械,具有開松、混合的作用,是紡織工藝的前序中很關鍵的機械部件,傳統的自動抓棉機,開松、混合棉包內棉花的均勻性不佳,從而直接影響抓棉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率自動抓棉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率自動抓棉機,包括外圍擋圈、支桿、橫梁、攪拌裝置、輸棉管、伸縮管和吸料倉斗,外圍擋圈的左右側端對稱設有支桿,支桿的頂端固定連接橫梁,橫梁上設有攪拌裝置和輸棉管,攪拌裝置設在輸棉管的右側,攪拌裝置包括電機、軸承、攪拌桿和攪拌葉,電機固定在橫梁的頂端,電機的電機軸固定連接攪拌桿,攪拌桿的底端穿過橫梁且懸伸在外圍擋圈內,攪拌桿通過軸承與橫梁轉動連接,攪拌桿的底端均勻的設有若干攪拌葉,輸棉管通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固定在橫梁的頂端,輸棉管的底端穿過橫梁且貫通連接伸縮管,伸縮管的另一端貫通連接吸料倉斗,吸料倉斗的進料口設有一圈打手擋條。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攪拌桿的底端均勻的設有1~3個攪拌葉。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攪拌葉為雙層螺旋狀。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二支架是L形結構設計。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打手擋條上方的吸料倉斗內設有一層進料網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裝置對棉花進行初步的均勻性攪拌,便于吸料倉斗對棉花進行高頻次的抓取,而不影響均勻性,從而提高抓取效率;物料通過輸棉管經伸縮管送入吸料倉斗中,伸縮管安裝在輸棉管和吸料倉斗之間,這樣可以對該抓棉機進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能保證輸棉管有條不紊的進行輸棉過程,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高效率自動抓棉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高效率自動抓棉機的攪拌葉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圍擋圈,2-支桿,3-橫梁,4-電機,5-軸承,6-攪拌桿,7-攪拌葉,8-輸棉管,9-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11-伸縮管,12-吸料倉斗,13-進料網板,14-打手擋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高效率自動抓棉機,包括外圍擋圈1、支桿2、橫梁3、攪拌裝置、輸棉管8、伸縮管11和吸料倉斗12,所述外圍擋圈1的左右側端對稱設有支桿2,所述支桿2的頂端固定連接橫梁3,所述橫梁3上設有攪拌裝置和輸棉管8,所述攪拌裝置設在輸棉管8的右側,攪拌裝置包括電機4、軸承5、攪拌桿6和攪拌葉7,所述電機4固定在橫梁3的頂端,電機4的電機軸固定連接攪拌桿6,所述攪拌桿6的底端穿過橫梁3且懸伸在外圍擋圈1內,攪拌桿6通過軸承5與橫梁3轉動連接,攪拌桿6的底端均勻的設有若干攪拌葉7,所述攪拌葉7為雙層螺旋狀,所述輸棉管8通過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10固定在橫梁3的頂端,所述第二支架10是L形結構設計,所述輸棉管8的底端穿過橫梁3且貫通連接伸縮管11,所述伸縮管11的另一端貫通連接吸料倉斗12,吸料倉斗12的進料口設有一圈打手擋條14,打手擋條14上方的吸料倉斗12內設有一層進料網板13。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攪拌裝置對棉花進行初步的均勻性攪拌,即電機4帶動攪拌葉7對棉花進行攪拌,由于棉花已經初步均勻化,便于吸料倉斗12對棉花進行高頻次的抓取,而不影響均勻性,從而提高抓取效率;在進行生產工作時,首先,將物料通過輸棉管8經伸縮管11送入吸料倉斗12中,伸縮管11安裝在輸棉管8和吸料倉斗12之間,這樣可以對該抓棉機進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能保證輸棉管有條不紊的進行輸棉過程,效率更高。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瑞(中國)縫紉線有限公司,未經華瑞(中國)縫紉線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6405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短袖(GQ065113)
- 下一篇:外套(GL062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