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復合陰極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63013.3 | 申請日: | 2017-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680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5 |
| 發明(設計)人: | 周少奇;李猛;許明熠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貴州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1M4/86 | 分類號: | H01M4/86;H01M4/88;H01M4/90;H01M8/16;H01M4/131;H01M4/1391;H01M4/36;H01M4/48;H01M4/62;H01M4/04;H01M10/052;H01G11/30;H01G11/36;H01G11/46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生物 燃料電池 復合 陰極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復合陰極。該復合陰極由一側至另一側,依次包括催化層、碳布層、碳基層和擴散層;所述催化層的材料為氧化石墨烯/氧化鎂復合材料、活性炭以及全氟磺酸的混合物。本實用新型利用氧化鎂/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制備得到所述微生物燃料電池復合陰極。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體積小,來源廣泛,價格較低,制備的復合陰極具有大的表面積、優秀的電導率和穩定的電子遷移,應用于微生物燃料電池中,成本較低,運行穩定,輸出功率較高,能廣泛應用于包括微生物燃料電池、鋰電池或超級電容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電化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復合陰極。
背景技術
由于社會的快速工業化,化石燃料的使用和能源需求的差距正在不斷增大;況且,大規模化石燃料的使用必然會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
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為一種有前景的生物電化學技術,能夠利用產電微生物作為生物催化劑降解有機廢水的同時產生電能。在MFC陽極的產電微生物氧化有機物產生電子和質子,電子通過陽極、外循環達到陰極,質子則通過質子交換膜到達陰極與電子受體氧氣發生反應產生電流。與傳統燃料電池相比,MFC能夠同時降解有機污染物和產電;具有陽極物料來源廣泛、反應條件溫和、安全環保等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技術,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當前,MFC的構型有單室型、雙室型、平流型、上流式和管式,在這些MFC中,由于單室型MFC以空氣作為電子受體,有高的氧化還原電位、電子受體能夠不斷補充和性能優異等優點,因此單室MFC被廣泛選用作為規模化實驗的載體。
然而,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MFC的輸出功率仍舊很低,如陽極微生物的活性、陽極的密閉性、質子交換膜的選擇和電極的材料。但是陰極的材料的選擇成為了制約MFC產電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在陰極適當的添加高活性的催化劑能夠大幅度提高輸出功率、顯著改善MFC的產電性能。其中金屬鉑及其復合物展現了優秀的電催化活性,但是其昂貴的價格,易化學腐蝕和對微生物的敏感性極大的限制了其規模化應用。采用廉價金屬氧化物與碳材料的復合產物代替金屬鉑是MFC陰極催化劑的研究重點。由于納米MgO有高的表面活性和顯著的催化活性且價格低廉,納米MgO已經被廣泛引用于超級電容器和催化劑領域。然而氧化鎂的導電性較差,通過使用簡單的方法與氧化石墨烯復合后能夠改善其導電能力。而具有二維結構的氧化石墨烯具備高的電導率、巨大的表面積、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迅速的電子遷移性等優點。氧化石墨烯復合金屬材料由于良好的導電性、巨大的比表面積和極好的電子遷移性,成為MFC電極材料的最佳選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復合陰極,以代替包括傳統貴金屬修飾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陰極,使MFC的產電性能得到提高,該微生物燃料電池復合陰極成本低廉,且制備方法工藝簡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復合陰極,由一側至另一側,依次包括催化層、碳布層、碳基層和擴散層;
所述催化層的材料由氧化石墨烯/氧化鎂復合材料、活性炭以及全氟磺酸構成。
進一步地,所述微生物燃料電池復合陰極的總厚度為0.62~0.77mm。
進一步地,所述催化層中,氧化石墨烯/氧化鎂復合材料、活性炭與全氟磺酸的質量比為1~1.5:10:0.51~0.60。
進一步地,所述催化層的厚度為0.05~0.08mm。
進一步地,所述碳布層的材料為碳布,碳布層的厚度為0.38~0.43mm。
進一步地,所述碳基層的材料為乙炔黑與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其中,乙炔黑與聚四氟乙烯的質量比為1:8~11mg/mg。
進一步地,所述碳基層的厚度為0.11~0.14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貴州科學院,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貴州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630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防磨半碼襪
- 下一篇:一種岸電變頻電源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