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超短焦投影鏡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58019.1 | 申請日: | 2017-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0668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明(設計)人: | 崔小強;張俊;潘海俊;王龍;彭軍;李升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久之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24 | 分類號: | G02B13/24;G02B13/06;G02B15/00;G03B21/14 |
| 代理公司: | 武漢凌達知識產權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1 | 代理人: | 劉念濤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短 投影 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紅外成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超短焦投影鏡頭,用于1920×1080高分辨率DLP投影機的大視場長工作距離投影鏡頭。
背景技術
常用的投影機一般只配備標準鏡頭,配備標準鏡頭的投影機一般難以在短距離處投射出大畫面。如果想在較短的距離內投射出較大的投影畫面,投影機需要將標準鏡頭更換為短焦鏡頭。
短焦投影鏡頭主要包括兩種結構形式,一種為折反式短焦投影鏡頭,由透射部分和一片非球面或自由曲面反射鏡兩部分組成,圖像經過透射部分透射,反射部分反射,最終投射到大屏幕上,激光電視采用的就是這種結構形式,這種結構形式的缺點是結構復雜,裝調困難,成本較高;另一種是傳統透射式短焦投影鏡頭,這種結構形式的短焦投影鏡頭包含的透鏡數量較多。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據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一種超短焦投影鏡頭,具有高分辨率、大視場角、長工作距離、低畸變、低成本及小型化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超短焦投影鏡頭,包括沿光軸方向依次設置的前固定組、手動調焦組和后固定組;所述的前固定組由前固定透鏡一、前固定透鏡二、前固定透鏡三、前固定透鏡四和前固定透鏡五組成;所述的手動調焦組為一塊彎月形正球面調焦透鏡;所述的后固定組由后固定透鏡一、后固定透鏡二、后固定透鏡三、后固定透鏡四和后固定透鏡五組成,所述的后固定透鏡三和后固定透鏡四構成膠合透鏡組。
所述的一種超短焦投影鏡頭,其前固定組焦距為-30<f1<-20mm,手動調焦組焦距為140<f2<150mm,后固定組焦距為30<f3<40mm,膠合透鏡組焦距為f4=-203.9mm。
所述的一種超短焦投影鏡頭,其前固定組和手動調焦組之間的間距為24.94mm,手動調焦組和后固定組之間的間距為25.34mm。
所述的一種超短焦投影鏡頭,其前固定透鏡一和前固定透鏡三均為彎月形負球面透鏡,所述的前固定透鏡二為雙凸正球面透鏡,所述的前固定透鏡四為平凹負球面透鏡,所述的前固定透鏡五為平凸正球面透鏡;所述的后固定透鏡一和后固定透鏡三均為彎月形負球面透鏡,所述的后固定透鏡二和后固定透鏡五均為雙凸正球面透鏡,所述的后固定透鏡四為平凸正球面透鏡。
所述的一種超短焦投影鏡頭,其前固定透鏡一、前固定透鏡二、前固定透鏡三、前固定透鏡四、前固定透鏡五、調焦透鏡、后固定透鏡一、后固定透鏡二、后固定透鏡三、后固定透鏡四和后固定透鏡五均采用環保玻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具有超短投射距離,短焦投影機相對于標準鏡頭投影機可以在較短的距離投射較大的畫面,可以在1.6mm處投射出100寸的大畫面。
2、本實用新型成像質量好,畸變小,本超短焦投影鏡頭中心視場MTF在40lp/mm時>0.65,邊緣視場在40lp/mm時>0.5,畸變<2%。
3、本實用新型邊緣視場相對照度高,邊緣視場相對中心視場的照度達到了85%,可以較好的避免短焦鏡頭邊緣視場相對照度低的缺點。
4、本實用新型整體尺寸較小且所有的光學元件均為球面,易于加工,成本較低,適于大批量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光學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在40 lp/mm時的傳函曲線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垂軸色差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點列圖。
各附圖標記為:1—前固定透鏡一,2—前固定透鏡二,3—前固定透鏡三,4—前固定透鏡四,5—前固定透鏡五,6—調焦透鏡,7—后固定透鏡一,8—后固定透鏡二,9—后固定透鏡三,10—后固定透鏡四,11—后固定透鏡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久之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湖北久之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580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