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防止糊鉆的鉆具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750975.5 | 申請日: | 2017-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289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辛宗成;唐茂勇;古其勇;肖文學;馮升學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17/22 | 分類號: | E21B17/22;E21B10/00;E21B3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許澤偉 |
| 地址: | 610072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止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質鉆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止糊鉆的鉆具。
背景技術
在水電水利地質鉆探施工中,由于對取芯質量的要求是相當高的,為防止鉆進沖洗液沖刷巖芯,在鉆進時一般要求對鉆進沖洗液的排量進行嚴格控制,當在某些易糊鉆地層中或巖粉產(chǎn)生量大的地層中鉆進時,由于鉆進沖洗液的排量較小,鉆進沖洗液攜帶巖粉的能力小于巖粉產(chǎn)生的量時,使得鉆孔孔底的巖粉含量越來越重,導致孔底的巖粉堆積嚴重;在鉆具的高速旋轉擠壓下,巖粉易被擠壓在孔壁上,導致孔壁上形成的泥皮越來越厚,孔壁與鉆具外管之間的環(huán)狀間隙愈來愈小,致使鉆進沖洗液上返不暢,發(fā)生鉆機負荷過重的現(xiàn)象,鉆進效率低下,情況嚴重時可能導致鉆具完全被巖粉包裹在孔底造成埋鉆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防止糊鉆的鉆具,可用于易糊鉆地層中或巖粉產(chǎn)生量大的地層中進行鉆進作業(y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止糊鉆的鉆具,包括鉆具管體,在鉆具管體的上端設有連接端,在鉆具管體的下端設有鉆頭,還包括螺旋突起,所述螺旋突起設置在鉆具管體的外周管壁上并且呈螺旋狀,所述螺旋突起的外周直徑為D1,所述鉆頭的外周直徑為D2,滿足D1≤D2。
進一步的是:沿鉆具管體的軸向間隔地設置有多層螺旋突起層,每層螺旋突起層包括至少兩個沿鉆具管體的周向均勻分布的螺旋突起。
進一步的是:每層螺旋突起層包括四個沿鉆具管體的周向均勻分布的螺旋突起。
進一步的是:每個螺旋突起的長度為100mm~200mm。
進一步的是:所述螺旋突起的螺旋角取值為30°~45°。
進一步的是:所述螺旋突起為通過滿焊方式焊接在鉆具管體上的鋼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鉆具管體的外周管壁上設置相應的螺旋突起,可對孔底巖粉重復攪拌防止巖粉沉淀堆積,同時可對孔壁上形成的過厚泥皮進行刮除以控制泥皮厚度在一定范圍,可有效防止糊鉆的情況發(fā)生。通過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鉆具,既可保證鉆進沖洗液的正常循環(huán),又可防止巖粉堆積過重抱住鉆具,減輕了鉆機運行時的孔內負荷,避免了發(fā)生埋鉆事故的情況發(fā)生,同時可有效地提高鉆進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防止糊鉆的鉆具的平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防止糊鉆的鉆具的立體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連接端1、鉆具管體2、螺旋突起3、鉆頭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中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防止糊鉆的鉆具,其包括鉆具管體2,在鉆具管體2的上端設有連接端1,在鉆具管體2的下端設有鉆頭4,還包括螺旋突起3,所述螺旋突起3設置在鉆具管體2的外周管壁上并且呈螺旋狀,所述螺旋突起3的外周直徑為D1,所述鉆頭4的外周直徑為D2,并且要求滿足D1≤D2。
其中,連接端1是用于安裝鉆具的連接端部,即通過連接端1將鉆具安裝到相應的鉆桿上,以進行鉆進作業(yè);通常情況下,連接端1可設置為螺紋連接結構,進而可通過螺紋連接方式進行對鉆具的連接安裝。
鉆頭4是用于鉆具鉆進的端部,通常情況下,鉆頭4的外周直徑D2應當設置為大于鉆具管體2的直徑,如附圖1和附圖2中所示。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螺旋突起3,其設置目的是用于在鉆進過程中對孔底的沖洗液進行攪動,防止巖粉沉淀堆積,同時也可對孔壁上過厚的泥皮進行刮除。當然,參照附圖1中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中,當螺旋突起3的外周直徑為D1時,要求滿足D1≤D2;這樣才可避免螺旋突起3與孔壁發(fā)生過盈接觸,以此降低對螺旋突起3的磨損。
另外,不失一般性,本實用新型中應當優(yōu)選設置螺旋突起3從鉆頭4端向連接端1的螺旋方向與鉆具在實際鉆進時的旋轉方向相反,這樣設置的目的是使由螺旋突起3攪動的漿液以及刮除的泥皮等均可沿鉆具管體2的軸向向上方拋出,以此提高對巖粉的排除效果,進而可降低孔底的巖粉含量。
另外,參照附圖1和附圖2中所示,本實用新型中可沿鉆具管體2的軸向間隔地設置有多層螺旋突起層,并且每層螺旋突起層包括至少兩個沿鉆具管體2的周向均勻分布的螺旋突起3。例如附圖1中所示的具體事例中設置有四層螺旋突起層,并且每層螺旋突起層由四個沿鉆具管體2的周向均勻分布的螺旋突起3。
更具體的,本實用新型中可采用鋼筋作為螺旋突起3的主體部分,并且通過滿焊方式將鋼筋直接焊接在鉆具管體2上。另外,本實用新型中對于每個螺旋突起3的長度并沒有嚴格限制,通常情況下可設置為100mm~200mm。而對于螺旋突起3的螺旋角一般可設置為30°~45°。如可設置每個螺旋突起3由長度為150mm的鋼筋通過滿焊方式焊接在鉆具管體2的外周管壁上,并且其螺旋角為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5097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