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加氫氣化爐激冷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48909.4 | 申請日: | 2017-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727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建民;張剛;李維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能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J3/72 | 分類號: | C10J3/72;C10J3/8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師事務所11337 | 代理人: | 梁艷 |
| 地址: | 014300 內蒙古自***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氫 氣化 爐激冷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化爐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加氫氣化爐激冷器。
背景技術
目前,氣化爐激冷設備采用激冷環與下降管相組合的原則,利用氣液換熱,實現粗煤氣的冷卻與除塵,適用于GE和四噴嘴水煤槳氣化爐。
而上述采用激冷環與下降管結合的激冷設備,只能進行氣液換熱,不適合氣氣換熱。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氫氣化爐激冷器,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前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加氫氣化爐激冷器,包括從上至下依次連接的:粗煤氣入口、下降管和粗煤氣出口,所述激冷器還包括支撐件和激冷氣進氣管,所述支撐件的一端連接在所述下降管上,所述支撐件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氣化爐爐體上,所述激冷氣進氣管的一端與激冷氣源連通,所述激冷氣進氣管的另一端與所述下降管連通。
優選地,所述支撐件設置為四個,且在所述下降管的徑向均勻分布。
優選地,所述支撐件包括橫板和縱板,所述橫板和縱板連接形成T型結構。
優選地,所述縱板連接在所述橫板的中心線上。
優選地,所述激冷氣進氣管設置為四個,且在所述下降管的徑向均勻分布。
優選地,所述支撐件和所述激冷氣進氣管均位于所述下降管的上部。
優選地,所述粗煤氣入口為上開口大的喇叭型結構。
優選地,所述粗煤氣出口為下開口大的喇叭型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加氫氣化爐激冷器,通過設置下降管,并在下降管上設置激冷氣進氣管,從而將從氣化爐中引入的高溫粗煤氣和從激冷氣進氣管中引入的激冷氣在下降管中進行氣氣換熱,得到溫度合格的粗煤氣。所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加氫氣化爐激冷器,滿足氣氣換熱的條件,能夠實現粗煤氣的氣氣換熱冷卻,為氣化爐提供了一種新的換熱形式。
附圖說明
圖1是加氫氣化爐激冷器的主視圖;
圖2是加氫氣化爐激冷器的俯視圖;
圖3是加氫氣化爐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支撐件的主視圖;
圖5是支撐件的左視圖;
圖6是支撐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符號的含義如下:
1粗煤氣入口,2下降管,3粗煤氣出口,4支撐件,5激冷氣進氣管,6氣化爐爐體,7工藝燒嘴,8合成氣出口,9渣口,10氣化爐激冷器,11橫板,12縱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加氫氣化爐激冷器,包括從上至下依次連接的:粗煤氣入口1、下降管2和粗煤氣出口3,所述激冷器還包括支撐件4和激冷氣進氣管5,支撐件4的一端連接在下降管2上,支撐件4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氣化爐爐體6上,激冷氣進氣管5的一端與激冷氣源連通,激冷氣進氣管5的另一端與下降管2連通。
上述結構的加氫氣化爐激冷器,其工作原理為:
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將該激冷氣放置在氣化爐的內部,具體結構可如圖3所示。高溫氫氣和粉煤混合后通過工藝燒嘴7進入氣化爐,在氣化爐內,在800度的溫度下,生成高溫粗煤氣,高溫粗煤氣與外界送入的激冷氣,在激冷器的下降管內部混合,進行換熱冷卻,得到合格的粗煤氣經過合成氣出口8輸送到用戶,氣化爐所產生的渣通過渣口9輸送到下一工序。
可見,本實施例提供的激冷器,可以實現粗煤氣和激冷氣的氣氣熱交換,為氣化爐提供了新的熱交換方式。
本實施例中,支撐件4設置為四個,且在下降管2的徑向均勻分布。
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為其他的數量和分布結構。本實施例中,支撐件用于將激冷器固定在氣化爐內,采用上述結構,既可以較好的固定激冷器,又可以滿足空間需要。
本實施例中,支撐件4包括橫板11和縱板12,橫板11和縱板12連接形成T型結構。
本實施例中,縱板12連接在橫板11的中心線上。
采用上述結構,可以使得支撐件的結構牢固,支撐力度大,不易算壞。
本實施例中,激冷氣進氣管5可以設置為四個,且在下降管2的徑向均勻分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能能源有限公司,未經新能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4890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