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滾輪傳動的小功率無級變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42496.9 | 申請日: | 2017-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118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功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H37/12 | 分類號: | F16H37/1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吳志龍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滾輪 傳動 功率 無級 變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滾輪傳動的小功率無級變速器。
背景技術
在多數情況下,由原動機輸出的動力,都需要通過各種變速機構,按一定的要求傳遞給機器的各執行機構。為提高操作和調整的精度,現有設計了無級變速器,其中包括帶式、鏈式或是鋼球錐輪式無極變速器,然而現有的鋼球錐輪式無極變速器一般控制方式采用外部蝸桿和直接調節鋼球軸向角度設計,而該方法由于驅動部位與蝸輪轉動受力位置差距較大,容易造成蝸輪上固定鋼球軸的部位發生變形,從而影響傳動效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改進,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球錐輪式無極變速器驅動結構設計且鋼球的軸向部位與蝸輪保持接觸容易造成槽道凸輪變形。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是:一種滾輪傳動的小功率無級變速器,包括殼體及設置于殼體軸向上的輸入軸及輸出軸,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分別套設于輸入軸上的主動轉子及套設于輸出軸上的從動轉子,所述主動轉子與從動轉子之間設置有相向設置的主動錐輪和從動錐輪,所述主動錐輪設置于輸入軸上,從動錐輪設置于輸出軸上,所述主動錐輪與從動錐輪之間設置有滾珠,所述主動錐輪與主動轉子之間設置有壓力彈簧,所述壓力彈簧兩端分別抵頂于主動錐輪及主動轉子以保證滾珠夾于主動錐輪及從動錐輪之間;
滾珠外周與主動轉子及從動轉子相接觸;
所述滾珠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且相鄰的滾珠之間設置有傳動滾輪,所述傳動滾輪與滾珠相接觸,各個傳動滾輪軸向固定于一蝸輪上,所述蝸輪及傳動滾輪夾于主動錐輪和從動錐輪之間且主動錐輪和從動錐輪相向面具有以供滾輪及蝸輪的凹槽;
所述輸入軸的中部貫穿有一驅動桿,所述驅動桿端部貫穿主動錐輪和從動錐輪且端部設置有與蝸輪向配合的蝸桿。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內位于主動轉子及從動轉子之間具有隔離環。
進一步的,各個傳動滾輪套設于一固定軸上,所述固定軸沿徑向固定于蝸輪內,以實現傳動滾輪的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輸入軸與殼體、主動轉子、主動錐輪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輸出軸與殼體、從動轉子、從動錐輪設置有軸承。
進一步的,所述傳動滾輪及滾珠各設置有四個,蝸輪均布于蝸桿周向且與蝸桿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主動轉子上設有用于放置壓力彈簧的彈簧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巧妙,利用蝸桿和蝸輪的配合實現傳動滾輪轉動軸線的偏移從而帶動滾珠自轉軸線方位方便變化,該方式調節簡單受力均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A-A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中為本實用新型增速傳動滾珠結構示意圖。
圖4中為本實用新型等速傳動滾珠結構示意圖。
圖5中為本實用新型降速傳動滾珠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5所示,一種滾輪傳動的小功率無級變速器,包括殼體10及設置于殼體10軸向上的輸入軸110及輸出軸120,所述殼體10內設置有分別套設于輸入軸110上的主動轉子111及套設于輸出軸120上的從動轉子121,所述主動轉子111與從動轉子121之間設置有相向設置的主動錐輪112和從動錐輪122,所述主動錐輪112設置于輸入軸110上,從動錐輪122設置于輸出軸120上,所述主動錐輪112與從動錐輪122之間設置有滾珠20,所述主動錐輪與主動轉子之間設置有壓力彈簧140,所述壓力彈簧兩端分別抵頂于主動錐輪及主動轉子以保證滾珠夾于主動錐輪及從動錐輪之間;所述殼體10內位于主動轉子及從動轉子之間具有隔離環130。所述輸入軸與殼體、主動轉子、主動錐輪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輸出軸與殼體、從動轉子、從動錐輪設置有軸承。本實施例中,主動轉子上設有用于放置壓力彈簧的彈簧槽。
本實施例中所述滾珠20設置有4個,滾珠20的外周與主動轉子111及從動轉子121相接觸;所述滾珠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且相鄰的滾珠20之間設置有傳動滾輪30,所述傳動滾輪30與滾珠20相接觸,各個傳動滾輪30軸向固定于一蝸輪40上,所述蝸輪40及傳動滾輪30夾于主動錐輪112和從動錐輪122之間且主動錐輪和從動錐輪相向面具有以供滾輪及蝸輪的凹槽;所述輸入軸的中部貫穿有一驅動桿50,所述驅動桿50端部貫穿主動錐輪和從動錐輪且端部設置有與蝸輪40向配合的蝸桿5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大學,未經福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4249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