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單囊式精量授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41560.1 | 申請日: | 2017-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196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發明;胡亞康;李潔維;葉開玉;龔弘娟;莫權輝;蔣橋生;劉平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H1/02 | 分類號: | A01H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楊立,付倩 |
| 地址: | 541006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單囊式精量 授粉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單囊式精量授粉器。
背景技術
目前各種花粉授粉器很多,包括電動授粉器或手動授粉器,但真正能夠大面積推廣使用的并不多,現在只有少數幾種授粉器進行商品化推廣,但推廣范圍相對狹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電動授粉器價格較高,結構復雜,且儀器較大,使用不夠方便;而手動授粉器目前多采用花粉儲存罐和鼓風氣囊分離式,且花粉罐在鼓風囊上部或前部,通過導管等間隔連接,授粉量不易控制,不利于快速點授,外形較笨重,使用不夠方便。且目前大多授粉器均存在授粉連續性、穩定性差,容易堵塞花粉的問題,在設計上有待進一步改進。
如申請號為201420572860.8的中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授粉器”,通過加壓軟瓶5將其內部的花粉沿著導管4噴出落到花朵上,從而完成授粉工作。該方案存在如下缺陷:
1、導管4為細長結構,其內徑設置的較小,在吸入花粉后很容易造成堵塞;
2、導管4的內徑在花粉的噴出方向上是不變化的,因而噴射氣壓無法對花粉進行加速,因而噴出的花粉分散性更大,不利于聚焦花粉,從而不利于單花點授,造成花粉的浪費;
3、吸入導管4的花粉未經減壓和過濾步驟,噴出花粉的量無法控制。又如申請號為201521035593.1的中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辣椒不育系母本人工授粉器”,通過加壓氣囊4產生氣流帶動安裝在前方彎折噴管3上的花粉儲存罐6內的花粉從噴管2中噴出,對辣椒進行授粉。但其仍然使用的是氣囊與花粉管分離式的設計,花粉罐6設置在前方噴粉管3的上面,通過其下方的漏斗5流出花粉,花粉流出的量不易控制,且因花粉罐6處于花粉噴管3的上部才能使用,只能水平操作,無法應用到較高大的果樹等植物的授粉,對使用姿勢和使用范圍有了較大限制,操作不方便。同時其為阻止花粉倒吸進氣囊4內,在噴粉管3的后方塞入脫脂棉,對氣流可能產生影響且容易被氣流帶到前方,阻塞花粉孔。
實用新型內容
綜上所述,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單囊式精量授粉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授粉器,包括高彈性氣囊、吸粉管和授粉管;所述吸粉管處于所述高彈性氣囊的內部,所述授粉管處于所述高彈性氣囊的外側,并且所述授粉管與所述吸粉管連通;所述高彈性氣囊內裝有相對按壓其側壁后通過所述吸粉管再經所述授粉管加速后噴出的花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授粉器對于單花精量授粉,其內部花粉加速噴出,花粉不容易分散從而聚焦花粉,有利于單花點授,提高授粉成功率,并且不對花粉形成浪費。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授粉管的內徑沿著花粉噴出的方向逐漸逐漸變小。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氣流實現對花粉加速噴出,并且授粉管噴出花粉的端部內徑最小,對花粉聚焦效果更好。
進一步,所述授粉管為多級輕質塑料管套設后形成的可伸縮管體。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授粉管的長度可調,以便對不同高度的雌花進行授粉。
進一步,所述吸粉管的內徑沿著花粉噴出的方向逐漸逐漸變小,其與所述高彈性氣囊同軸設置;所述高彈性氣囊的側壁上設有用于倒入花粉和接通所述吸粉管和所述授粉管的接口,所述吸粉管一端處于所述高彈性氣囊內且與所述接口相對布置,其另一端穿到所述接口內后連通所述吸粉管。
進一步,所述吸粉管側壁上均勻分布有若干個在按壓所述高彈性氣囊吸入花粉后向其外部分流部分花粉以防止堵塞的的分流孔。
進一步,所述授粉管靠近所述吸粉管的一端設有用于密封連接所述接口和無縫接通所述吸粉管的底座,其另一端朝所述高彈性氣囊的外側水平延伸用于噴出花粉,并且在所述授粉管噴出花粉的端部設有用于避免授粉時對雌花或柱頭造成意外損傷的軟橡膠保護頭。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實現授粉管與吸粉管的連通,并且在吸粉管側壁上設置有分流孔,降低花粉吸入吸粉管的壓力,防止花粉因按壓過快在吸粉管內形成局部真空造成堵塞。
進一步,所述吸粉管的遠離所述接口的一端與所述高彈性氣囊相對所述接口的內壁之間的距離a為0.5cm,并且所述高彈性氣囊與所述接口相對的側壁為透明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4156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