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超聲波雷達的倒車盲區監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39000.2 | 申請日: | 2017-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459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健;凌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致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S15/93 | 分類號: | G01S15/93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超聲波 雷達 倒車 盲區 監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于超聲波雷達的倒車盲區監測系統,屬于超聲波雷達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 ,汽車已逐漸成為人們日常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倒車時汽車駕駛員經常需要進行的一項操作,無論是從車庫或停車位倒出,還是行駛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需要倒車,在倒車時由于車輛兩旁的障礙物,以及駕駛員與后視鏡的視角問題都會造成倒車過程中的視覺盲區,如果駕駛員沒有及時發現車后的障礙物或經過的車輛和行人,則極有可能發生危險。
現在的汽車基本都安裝了倒車雷達,但現有技術中的倒車雷達只能掃描車后方有限的區域,沒有涉及倒車過程中的視覺盲區。因此很有必要設計一種倒車盲區監測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超聲波雷達的倒車盲區監測系統。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基于超聲波雷達的倒車盲區監測系統,包括超聲波雷達傳感器、主控芯片、顯示屏、警報器,所述超聲波雷達傳感器的個數為兩個,分別是第一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和第二超聲波雷達傳感器;所述顯示屏的個數為兩個,分別是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所述第一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和第二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分別與主控芯片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顯示屏、第二顯示屏和警報器分別與主控芯片的輸出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顯示屏安裝在機動車的左側后視鏡上,第二顯示屏安裝在機動車的右側后視鏡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安裝在機動車車尾最左側,第二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安裝在機動車車尾最右側。
進一步地,所述警報器為語音提示器,安裝在駕駛室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為LED顯示屏。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和第二超聲波雷達傳感器的預設掃描距離為5m。
進一步地,所述預設掃描距離是指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和障礙物的水平距離。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基于超聲波雷達的倒車盲區監測系統,在倒車時可監測到車輛駕駛員視覺盲區內的障礙物情況;當超聲波雷達監測到障礙物時,通過主控芯片激發語音提示器,提醒駕駛員注意障礙物,同時關注車輛的左右后視鏡;若車輛左邊的超聲波雷達監測到障礙物,除了語音提示器會發出警示,安裝在左后視鏡內的顯示屏會顯示障礙物與車輛的距離;同理,右邊的超聲波雷達監測到障礙物,除了語音提示器會發出警示,安裝在右后視鏡內的顯示屏會顯示障礙物與車輛的距離,駕駛員依此做出正確判斷,控制車速,避讓障礙物或正在靠近的車輛和行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框架連接示意圖;
圖2顯示了顯示屏和超聲波雷達傳感器的安裝位置。
其中:1處安裝第一顯示屏,2處安裝第二顯示屏,3處安裝第一超聲波雷達傳感器,4處安裝第二超聲波雷達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基于超聲波雷達的倒車盲區監測系統,包括超聲波雷達傳感器、主控芯片、顯示屏、警報器,所述超聲波雷達傳感器的個數為兩個,分別是第一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和第二超聲波雷達傳感器;所述顯示屏的個數為兩個,分別是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所述第一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和第二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分別與主控芯片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顯示屏、第二顯示屏和警報器分別與主控芯片的輸出端連接。本實用新型所使用的主控芯片為市場可購得的ECU電子控制單元。
所述第一顯示屏安裝在機動車的左側后視鏡上,第二顯示屏安裝在機動車的右側后視鏡上。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為LED顯示屏,顯示屏的大小不超過機動車后視鏡大小的三分之一。
所述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安裝在機動車車尾兩側邊,其中第一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安裝在機動車左側車身與車尾交界處,第二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安裝在機動車右側車身與車尾交界處。所述第一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和第二超聲波雷達傳感器的預設掃描距離為5m,所述預設掃描距離是指超聲波雷達傳感器和障礙物的水平距離。
所述警報器為聲音警報器,本實施例采用語音提示器,安裝在駕駛室內。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致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經同致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3900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