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改善懸架NVH性能的減震器頂蓋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37260.6 | 申請日: | 2017-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683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蕾;蔡建紅;支春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3/00 | 分類號: | B60G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義律師事務所31304 | 代理人: | 劉峰 |
| 地址: | 211102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善 懸架 nvh 性能 減震器 頂蓋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改善懸架NVH性能的減震器頂蓋結構。
背景技術
NVH是指Noise(噪聲),Vibration(振動)和Harshness(聲振粗糙度),由于以上三者在汽車的機械振動中是同時出現且密不可分,因此常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研究。NVH是衡量汽車制造質量的一個綜合性問題,它給汽車用戶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表面的。車輛的NVH問題是國際汽車業各大整車制造企業和零部件企業關注的問題之一。有統計資料顯示,整車約有1/3的故障問題是和車輛的NVH問題有關系,而各大公司有近20%的研發費用消耗在解決車輛的NVH問題上。其中,懸架系統對路面不平度激勵的傳遞和響應對駕駛員及乘客的乘坐舒適性有很大影響.
現有技術如圖1所示,減震器2的頂蓋1僅具有承受緩沖塊沖擊載荷的作用,而沒有NVH性能改善的作用。
因此,如何改善懸架NVH性能是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中亟待解決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目的在于通過改變懸架系統在特定頻率下的模態,從而改善懸架系統的NVH性能,提高整車乘坐的舒適性。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改善懸架NVH性能的減震器頂蓋結構,包括減震器頂蓋和重塊,所述重塊為中空的管狀結構,所述中空的重塊套設于減震器外筒外,所述重塊的上端面與所述減震器頂蓋的下端面固定連接。
在減震器的頂蓋下固定一定重量的重塊,可以改變懸架系統在特定頻率下的模態,改善懸架系統的NVH性能,從而改善整車在粗粒路面的路噪水平,提高整車乘坐舒適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懸架系統的模態調整的需求來確定重塊的重量。
重塊設計為中空的管狀可以更好地與減震器的頂蓋和外筒形狀匹配以節省安裝空間,避免產生運動干涉。
進一步地,所述重塊中空的內徑大于所述減震器外筒的外徑。
進一步地,所述重塊的上端面與所述減震器頂蓋的下端面焊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在減震器的頂蓋下固定一定重量的重塊,可以改變懸架系統在特定頻率下的模態,改善懸架系統的NVH性能,從而改善整車在粗粒路面的路噪水平,提高整車乘坐舒適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減震器頂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的減震器頂蓋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改善懸架NVH性能的減震器頂蓋結構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減震器頂蓋;2減震器;3重塊;4減震器外筒;5改善懸架NVH 性能的減震器頂蓋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實施例:
如圖2、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減震器2設有一種改善懸架NVH性能的減震器頂蓋結構5,包括減震器頂蓋1和重塊3,重塊3為中空的管狀結構,中空的重塊3套設于減震器外筒4外,重塊3的上端面與減震器頂蓋1的下端面通過焊接固定連接。重塊3中空的內徑大于減震器外筒4的外徑。
在減震器的頂蓋下固定一定重量的重塊,可以改變懸架系統在特定頻率下的模態,改善懸架系統的NVH性能,從而改善整車在粗粒路面的路噪水平,提高整車乘坐舒適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懸架系統的模態調整的需求來確定重塊的重量。
重塊設計為中空的管狀可以更好地與減震器的頂蓋和外筒形狀匹配以節省安裝空間,避免產生運動干涉。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知曉,重塊的形狀和高度以懸架系統運動分析中不發生干涉為原則。
本實用新型在減震器的頂蓋下固定一定重量的重塊,可以改變懸架系統在特定頻率下的模態,改善懸架系統的NVH性能,從而改善整車在粗粒路面的路噪水平,提高整車乘坐舒適性。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未經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3726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飛行汽車
- 下一篇:一種新型機械式雙模空氣懸架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