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機器人頭頸部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34485.6 | 申請日: | 2017-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258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6 |
| 發明(設計)人: | 許清漢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市貝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J17/00 | 分類號: | B25J17/0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李寧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保稅區***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機器 人頭 頸部 連接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機器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機器人頭頸部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1和2所示為現有的一種智能機器人頭頸部連接結構,包括頭部組件1、頸部支架2、機身組件3以及頭頸部連接組件4,頭頸部連接組件4由轉軸螺絲41以及轉軸墊片42組成,頭部組件1包括一轉桿11,該轉桿11端部開設軸孔111,頸部支架2內形成供轉桿由上至下插入的通孔21,機身組件3的頂部為轉盤31,轉盤31上也開設軸孔,因此頭部組件1與機身組件3的連接方式為:頭部組件1的轉桿穿過頸部支架的通孔后通過轉軸螺絲41活動連接在轉盤31上,該安裝方式可使頭部組件1以及頸部支架2均可隨轉盤31轉動,而且頭部組件可繞轉軸螺絲41向前或向后轉動,實現智能機器人頭部相應動作。
然而上述頭頸部連接結構的問題在于:轉軸螺絲41需要穿入轉桿11的軸孔以及轉盤31的軸孔(圖中未示出)才能實現頭部組件與機身的轉動連接,一是利用轉軸配合頭部組件以及機身組件的軸孔的連接方式較為復雜,特別是需要在轉盤31上開設軸孔,而且頭頸部連接組件4還需要多個轉軸墊片42,組裝時效率不高,二是,因結構較為復雜,導致智能機器人拆卸檢修的不便利,三是,轉軸螺絲41在長久使用后對轉盤31造成磨損,降低其使用壽命。
有鑒于此,本發明人提出一種結構更簡單的智能機器人頭頸部連接結構,本案由此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機器人頭頸部連接結構,以簡化結構,降低組裝工藝難度,提高生產效率和維修便利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智能機器人頭頸部連接結構,包括頭部組件、頸部支架、合頁鉸鏈以及機身組件,所述頭部組件的轉桿與合頁鉸鏈的其中一瓣連接,合頁鉸鏈的另一瓣與所述機身組件的轉盤頂部連接。
所述轉盤頂部還形成凸臺,所述合頁鉸鏈的另一瓣連接該凸臺。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只需分別將轉桿和轉盤連接合頁鉸鏈的其中一瓣即可完成頭頸部的組裝,簡化了連接結構和組裝程序,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拆卸時也可快速將合頁鉸鏈與機身組件和頭部組件分離,便于后續的維修工作,還避免了機身組件的磨損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頭頸部連接結構的側剖視圖;
圖2是現有頭頸部連接結構的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智能機器人頭頸部連接結構的側剖視圖;
圖4是圖3的分解圖。
標號說明
頭部組件1,轉桿11,軸孔111,頸部支架2,通孔21,機身組件3,轉盤31,凸臺311,頭頸部連接組件4,轉軸螺絲41以及轉軸墊片42,合頁鉸鏈5。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和4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智能機器人頭頸部連接結構,包括頭部組件1、頸部支架2、合頁鉸鏈5以及機身組件3,頭部組件1包括一轉桿11,該轉桿11端部開設軸孔111,頸部支架2內形成供轉桿由上至下插入的通孔21,機身組件3的頂部為轉盤31,頭部組件的轉桿11與合頁鉸鏈5的其中一瓣連接,合頁鉸鏈5的另一瓣與機身組件的轉盤31頂部連接。轉盤頂部還形成凸臺311,合頁鉸鏈5的另一瓣連接該凸臺。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設計思路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市貝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福州市貝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3448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工業機器人的轉動關節
- 下一篇:關節連接結構以及平面關節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