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內熱式汽化灶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31758.1 | 申請日: | 2017-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590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2 |
| 發明(設計)人: | 黃勃;畢昭源;鄒念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品坊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C5/02 | 分類號: | F24C5/02;F24C5/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410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熱 汽化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熱灶,特別是涉及一種內熱式汽化灶。
背景技術
目前環保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家用燃料也基本上被天然氣所取代。但是天然氣需要較復雜的管道布局,同時每年也需要大量的費用進行維護,故天然氣的使用成本其實是偏高的。
在專利號為ZL201620362865.7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中記載了一種可通過將液體燃料作為燃料的爐灶,其熱值較天然氣更高,而且不需要布局管道,甚至直接將液體燃料存放在桶中即可使用,十分發方便。
而在申請號為2017102381088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中記載了一種新型燃料,其以醇基為主料,可以實現高熱值、無污染燃燒,而且也適用于上述實用新型中的爐灶中。
而在現有技術中部分食物在上桌后仍舊需要進行加熱,如干鍋、烤魚等,目前的做法是采用固體酒精灶或者小型液化氣灶,但是這兩種方灶的燃燒時間短,熱值較低,很多情況下都達不到預設的效果也使食物口味收到嚴重影響。
故申請人認為,有必要設計出一種內熱式汽化灶,其采用液體燃料,且燃燒時間長(與類似燃料同等質量或體積比),熱值高、結構簡單。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內熱式汽化灶,其通過自身燃燒使燃料加熱汽化后燃燒,以達到節約燃料、提高熱值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熱式汽化灶,包括,灶體,所述的灶體上設有開關、承重圈和燃燒槽;
所述的開關用于控制點火器,使點火器點火;所述的承重圈用于托舉鍋具;
所述的燃燒槽內固定有汽化環,所述的汽化環分別與進料管、輸汽管連通;所述的汽化環內部為加熱通道;
所述的汽化環底部固定有連接環,所述的連接環底部固定有支撐條;
所述的汽化環和連接環內部為燃燒筒,所述的支撐條在燃燒筒內部部分上固定有噴咀,所述的噴咀上設有噴咀孔;所述的噴咀固定在加熱盤底部且與輸汽管連通;所述的支撐條將連接環和加熱盤底部隔開,構成吸氧間隙;
所述的加熱盤上方設有加料管,所述的加料管與多通電磁換向閥其中一個出口連通,所述的電磁換向閥另一個出口與單向閥進料口連通,所述的單向閥出料口與進料管連通;所述的電磁換向閥進料口與泵出料口連通,所述的泵進料口與燃料箱連通;
電磁換向閥、泵、開關還分別通過導線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的開關與點火器通過導線連接,且所述的開關用于通過控制點火器電流的通斷來控制點火器是否點火。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連接環上設置有吸氧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汽化的方式進行燃燒,首先能夠提高燃料的利用度,使其燃燒更加充分,而且汽化后的燃料熱值更高。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使用起來也十分方便,而且通過使用時燃料自身產生的熱量加熱汽化,即節約了熱量也使得整個汽化效果更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內熱式汽化灶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內熱式汽化灶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內熱式汽化灶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內熱式汽化灶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內熱式汽化灶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施例使用的燃料為在申請號為2017102381088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中記載的燃料。
參見圖1-圖5,一種內熱式汽化灶,包括,灶體100,所述的灶體100上設有開關120、承重圈110和燃燒槽101;
所述的開關120用于控制點火器,使點火器(點火針部分)點火;
所述的承重圈110用于托舉鍋具;
所述的燃燒槽101內固定有汽化環200,所述的汽化環200分別與進料管 510、輸汽管520連通;所述的汽化環200內部為加熱通道201;
所述的汽化環200底部固定有連接環210,所述的連接環2110底部固定有支撐條410;
所述的汽化環200和連接環210內部為燃燒筒230,所述的支撐條410在燃燒筒內部部分上固定有噴咀400,所述的噴咀400上設有噴咀孔401;
所述的噴咀400固定在加熱盤600底部且與輸汽管520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品坊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品坊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3175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