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29061.0 | 申請日: | 2017-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861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9 |
| 發明(設計)人: | 黃忠諤;陳圣文;丁建文;黃盈翔;陳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曦醫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M1/00 | 分類號: | 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355 | 代理人: | 張雅軍,史瞳 |
| 地址: | 薩摩亞阿皮亞***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微粒 捕捉 芯片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粒捕捉芯片,特別是涉及一種生物微粒捕捉芯片。
背景技術
目前的母體內胎兒染色體生物檢測大致可區分為侵入式檢測跟非侵入檢測方式。以羊膜穿刺術進行母體內胎兒染色體檢測的侵入式檢查為例,是需先取來自于發育中之胎兒周圍的羊水,因為羊水中含有胎兒的皮膚和其他發育過程中脫落的樣本細胞,因此,檢驗時可針對這些細胞中之染色體來檢測。而非侵入式檢查一般則為抽取少量母體外圍血液以進行胎兒染色體檢測。由于侵入式檢測方式是直接取自胎兒的完整細胞為檢體,所以準確性無庸置疑,不過侵入式檢測仍有0.1至0.2%流產的風險,而非侵入式檢查之最大優點就是安全,但是仍有準確率的問題需要克服。
針對前述之非侵入式檢查,目前在市場上推廣最積極的就屬無創產前診斷(NIPD,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NIPD是以游離胎兒DNA(cffDNA,cell-free fetal DNA)為篩檢樣本。cffDNA是少部分來自胎盤細胞凋亡代謝后形成的不完整DNA片段(~60-200bp),隨之游離在母體血液中。由于cffDNA為DNA片段,必須佐以數學算法來試圖拼湊出胎兒完整DNA序列,這當中cffDNA的濃度成為關鍵因素。濃度過低時,則會有造成檢測失敗或偽陰性(false-negative)的可能。而前述的NIPD,目前的研究也指出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細胞,以胎兒有核紅血球細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s)或是胎盤滋養層細胞(trophoblast)作為胎兒染色體檢查,能同時具備安全與高正確性兩大優點。
目前的研究中針對胎兒細胞如有核紅血球富集的方式,主要仍以流式細胞儀分離純化為主,但這些有核紅血球大部分為母源性,胎源性較低,也有研究指出高密度梯度分離液可顯著提高胎兒細胞的產量。為相關研究與捕捉技術皆非透明或半透明材料所構成,因此不利于觀察與分析被捕捉之細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捕捉目標生物微粒并可全方位觀測被捕捉后之目標生物微粒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
本實用新型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包含一芯片本體,該芯片本體界定出至少一具有相對遠離的一入口及一出口的微流道,并具有一位于該至少一微流道的擾流微結構,且該芯片本體為透明材料所構成。
較佳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其中,該芯片本體具有一第一載板及一第二載板,該第一載板與該第二載板彼此連接而共同配合界定出該至少一微流道。
較佳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其中,該第一載板具有一第一板本體及多個自該第一板本體凸伸且透光的第一擾流塊,該第二載板具有一第二板本體及多個自該第二板本體凸伸且透光的第二擾流塊,該第一板本體與該第二板本體分別以具有所述第一擾流塊與所述第二擾流塊的表面彼此連接而共同界定出該至少一微流道,所述第一擾流塊與所述第二擾流塊位于該微流道中,而共同構成該擾流微結構,且該第一板本體及該第二板本體與所述第一擾流塊及所述第二擾流塊可由相同或不同材料構成。
較佳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其中,所述第一擾流塊及所述第二擾流塊的側視結構可為方形、梯形、三角形,或是半圓形。
較佳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其中,該第一板本體及該第二板本體與所述第一擾流塊及所述第二擾流塊是由不同材料構成,且所述第一擾流塊及所述第二擾流塊的材料選自透明光阻、四乙氧基硅烷,或旋涂式玻璃。
較佳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其中,該第一板本體及該第二板本體位于該至少一微流道的表面還分別具有一粗化微結構。
較佳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其中,該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還包含一形成于所述粗化微結構表面,并可與該目標生物微粒鍵結的配體層。
較佳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其中,所述第一擾流塊及所述第二擾流塊至相對的該第二板本體及該第一板本體的表面的距離為該目標生物微粒的2倍直徑。
較佳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其中,任相鄰的第一擾流塊及所述第二擾流塊的相鄰兩邊的距離為該目標生物微粒的2倍直徑。
較佳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組,其中,該芯片本體界定出多條具有相對遠離的一入口及一出口的微流道,且每一條微流道中具有一擾流微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曦醫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曦醫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290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細胞分離柱
- 下一篇:一種稻瘟病菌接種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