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核電站反應堆的堆內流量分配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26285.6 | 申請日: | 2017-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060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冉仁杰;李飛;李文強;李松;趙玉東;韓懷邦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G21C15/12 | 分類號: | G21C15/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核電站 反應堆 流量 分配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核電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核電站反應堆的堆內流量分配裝置。
背景技術
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又稱為一回路系統,在核電廠正常功率運行時能夠將堆內產生的熱量從堆芯導出,并通過蒸汽發生器傳給二回路系統,產生蒸汽,驅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反應堆冷卻劑在堆芯內分布的均勻程度直接影響到堆芯的溫度分布,最佳的冷卻劑流量分配和最小的流動阻力是反應堆堆芯應該滿足的基本要求之一。
國內已有的流量分配裝置零件數目眾多,結構復雜,一般包含多孔圍籃、支承柱、渦流抑制板和能量吸收儀等。由于支承柱多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堆芯支承下板,而反應堆下腔室空間有限,較多的螺栓將導致整個裝置安裝維修比較困難。
目前國外有關核電站反應堆的堆內流量分配裝置中,一種方式是在堆芯下支承板下底面安裝流量分配裝置,未安裝有支承柱,此類裝置的壓力容器下封頭留有很大的空腔,致使核反應堆出現堆芯下落等安全事故時壓力容器壁易被熔穿,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另一種在流量分配裝置的底部安裝有支承柱,與國內已有裝置類似,此類裝置的反應堆下腔室空間有限,較多的螺栓將導致整個裝置安裝維修比較困難;還有將加工了大量流水孔的流量分配環焊接在壓力容器上,這種方式將導致裝置維修困難。
由于目前國內外有關核電站反應堆的堆內流量分配裝置難以同時滿足均勻分配流量和較好的安全性。(針對第5一個問題 只需說別人的問題,不要提自己的東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流量分配均勻、渦流抑制效果好、便于更換和維修的核電站反應堆的堆內流量分配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核電站反應堆的堆內流量分配裝置,它包括流量分配筒、設置于流量分配筒內的流量分配板和第一擾流板和第二擾流板,擾流板的下部輪廓與反應堆壓力容器內壁輪廓相同,所述的流量分配筒的內壁上且沿其周向上均勻分布有四個軸向槽I和周向槽,周向槽與軸向槽I連通,第一擾流板的兩端均設置有卡板,第一擾流板上的兩個卡板分別卡于相對立的兩個軸向槽I之間,第一擾流板的頂表面上且位于其兩側均開設有螺紋孔,第一擾流板的頂表面上還開設有卡槽;所述的第一擾流板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二擾流板,第二擾流板的兩端均設置有卡板,第二擾流板上的一個卡板卡于卡槽內,另一卡板卡于剩余軸向槽I內,第二擾流板的頂表面上開設有螺紋孔;所述的流量分配板的外邊緣上均勻分布有四個缺口和卡片,四個卡片分別插入于周向槽內,四個缺口均與軸向槽I連通,缺口內插裝有壓塊,壓塊上螺紋連接有鎖緊螺釘,鎖緊螺釘與擾流板上的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的流量分配板和流量分配筒上均布置有多個導流孔,擾流板上開設有孔。
所述的流量分配筒的頂部設置有法蘭盤。
兩個所述的第二擾流板的連線垂直于第一擾流板設置。
所述的第一擾流板和第二擾流板的頂表面與周向槽的底表面平齊。
所述的周向槽的豎向寬度與流量分配板的厚度相等。
所述的導流孔為圓形、矩形、橢圓形或異形。
由兩個所述第二擾流板和第一擾流板將流量分配筒內腔劃分的四個區域內均設置有第三擾流板。
所述的第三擾流板的一端設置有卡板,第三擾流板的另一端設置有叉形板。
所述的第一擾流板的頂表面上且位于卡槽的兩側均開設有沉頭槽,第二擾流板的兩側面開設有凹槽,所述的第三擾流板上的叉形板的一端插入于凹槽內,叉形板的另一端插入于沉頭槽內。
所述的流量分配筒的內壁上且位于相鄰兩個軸向槽I之間均設置有軸向槽II,所述的第三擾流板上的卡板卡于軸向槽II內。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流量分配均勻、渦流抑制效果好、便于更換和維修。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省略流量分配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圖1的A向視圖;
圖3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俯視圖;
圖4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流量分配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5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流量分配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第一擾流板與軸向槽I的安裝示意圖;
圖7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第一擾流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第二擾流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9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省略流量分配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B向視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俯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2628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