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太陽能集熱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23669.2 | 申請日: | 2017-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353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熊健;孟凡亮;李雪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蓮華新能源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5/02 | 分類號: | F24D15/02;F24S40/70;F24S60/30;F24S50/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有限合伙)31241 | 代理人: | 盧艷民 |
| 地址: | 201207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太陽能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集熱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能源形勢日益緊張,因石油、煤類過度使用而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能源危機已經成為制約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主要問題。作為一種新能源,太陽能具有清潔、方便、經濟、安全、環保,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等優勢,是一種國際公認的理想清潔新能源,開發和使用太陽能是解決當前能源危機的一條重要途徑。
太陽能集熱系統以其清潔、高效、無污染及可再生性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西北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緯度比較高,日照時間長,,植被覆蓋率低,年太陽能輻射量巨大,屬于我國太陽能輻射資源帶一類地區(≥6700MJ/m2)。但在實際項目實施過程中,受到天氣及溫度等條件的制約,當集熱系統室外循環管道內水溫低于一定溫度時,需要對室外循環管道進行加熱,防止管道凍裂。
夜間溫度過低時,太陽能集熱系統的室外循環管道內水溫會大幅下降,當溫度低于一定溫度時,當戶外的上、下水管凍結,導致無法上水或下水,凍結時間長了后,內部的冰會把上、下水管道脹破。
傳統太陽能集熱系統一般采用輔助電加熱形式對這部分室外循環管道進行循環加熱,采用輔助電加熱系統能效比通常在0.75~0.9之間,能效比極低,能耗費用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太陽能集熱系統,增加了節能保護裝置,在保證室內熱量需求的同時,將一部分太陽能熱能貯存起來,用于夜間管道防凍保護,大大的降低了能耗及費用,減少碳排量,更好地達到高效節能與綠色環保。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太陽能集熱系統,包括節能保護裝置、采暖熱水水箱和多個太陽能集熱板,所述節能保護裝置包括集熱水箱、溫度傳感器、補水管、日間循環水管、日間循環泵和相應的閥門,其中:
所述多個太陽能集熱板依次連通后通過所述室外循環管道與所述集熱水箱連通;
所述室外循環管道上設置有溫度計、集熱循環泵和相應的閥門;
所述采暖熱水水箱通過室內循環管道供熱,所述室內循環管道上設置有溫度計、采暖熱水循環泵和相應的閥門;
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集熱水箱上;
所述補水管分別與所述集熱水箱和采暖熱水水箱相連;
所述集熱水箱通過所述日間循環水管與所述采暖熱水水箱連通;
所述日間循環泵設置在所述日間循環水管上。
上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系統,其中,所述集熱水箱包括從內至外依次設置的不銹鋼箱體、保溫層和鋁皮保護層,所述不銹鋼箱體采用304不銹鋼焊接而成;所述保溫層采用橡塑或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保溫層的厚度為100mm。
上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系統,其中,在白天時,啟動所述集熱循環泵、采暖熱水循環泵和日間循環泵,完成室外集熱、儲熱和室內供熱;
在夜間時,啟動所述集熱循環泵和采暖熱水循環泵,關閉所述日間循環泵,完成室內供熱和室外循環管道防凍。
上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系統,其中,當夜間所述室外循環管道內的水溫度低于5℃時,開啟所述集熱循環泵,對所述室外循環管道進行供熱,實現室外循環管道防凍功能,當所述室外循環管道內的水溫度升高到指定溫度后,關閉所述集熱循環泵。
上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系統,其中,所述指定溫度為大于或等于10℃。
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集熱系統,增加了節能保護裝置,在保證室內熱量需求的同時,將一部分太陽能熱能貯存起來,用于夜間管道防凍保護,大大的降低了能耗及費用,減少碳排量,更好地達到高效節能與綠色環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集熱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其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蓮華新能源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寶蓮華新能源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2366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