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設置帶有支架的氧化鋅紫外光敏傳感器的太陽能供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13083.8 | 申請日: | 2017-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654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9 |
| 發明(設計)人: | 唐枋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湃芯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S40/30 | 分類號: | H02S40/30;G01J5/20;G01J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趙榮之 |
| 地址: | 400064 重慶市九龍坡區高新區石橋鋪石楊路***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設置 帶有 支架 氧化鋅 紫外 光敏 傳感器 太陽能 供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子信息領域,涉及一種設置帶有支架的氧化鋅紫外光敏傳感器的太陽能供電裝置。
背景技術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的、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對環境也不會造成污染,大力推廣和利用太陽能光電技術和產品是一種長遠的、經濟的環保投資。
隨著對太陽能利用研究的日益活躍,為了把太陽能轉化成電能而廣泛使用太陽能電池,但太陽能電池陣列處于什么位置角度上其受光面的光強度最大確是一般不經過測量很難確定的。一般用戶在通常情況下無法識別太陽能電池供電裝置在朝什么方向時其受光面的光強度較高,因此會造成由于放置方向、角度不科學而使太陽能電池陣列的受光面光強度不高,導致其供電效率不高的問題。
氧化鋅納米線作為半導體材料,可以應用于紫外光敏傳感器,當紫外光照射在氧化鋅納米線上時,氧化鋅納米線的電阻發生變化,進而使其輸入電流產生變化。但目前的紫外光敏傳感器的制備過程工藝復雜,設備要求高,一致性較差,不適用于大規模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置帶有支架的氧化鋅紫外光敏傳感器的太陽能供電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設置帶有支架的氧化鋅紫外光敏傳感器的太陽能供電裝置,包括接收并轉接太陽能為電能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將太陽能電池陣列的輸出調整為穩定的高壓輸出的升壓穩壓電路、與升壓穩壓電路連接的輸出端、支架、氧化鋅紫外光敏傳感器、比較器、控制單元、指示單元;
所述支架包括安裝板、固定套筒、球頭擺桿、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包括有固定座和固定座安裝板,固定座螺紋陪喝安裝于固定座安裝板上,固定套筒螺紋配合安裝于固定座上,所述的球頭擺桿通過所述固定套筒的頂部中間的通孔穿過固定桃干,球頭擺桿的底部位于固定套筒和固定座之間,所述的安裝板中間設有通孔,球頭擺桿頂部有螺紋孔,安裝板通過螺釘固定在球頭擺桿頂部;
所述氧化鋅紫外光敏傳感器包括依次層疊設置的基板叉指電極、粘性導電纖維膜、氧化鋅膜;其中,所述叉指電極的兩組電極互相不導通,作為所述紫外光敏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所述粘性導電纖維膜設置在所述叉指電極的一側表面上,用于粘附所述氧化鋅膜;所述氧化鋅膜設置在所述粘性導電纖維膜一側表面,用于感測紫外光;其受光面與太陽能電池陣列平行,并感測受光面的光強變化,生成反應受光面的當前光強度的電信號;
所述比較器將反映受光面的當前光強度和電信號與控制單元輸入的電信號進行比較,并將比較結果反饋至控制單元;
所述控制單元設置有反映不同基準光強度的多個電信號,將該反映基準光強度的電信號輸入至比較器,直至根據比較結果確定受光面的當前光強度在多個基準光強度中所處的區間,并以此生成控制信號;
所述指示單元由控制單元生成的控制信號控制,并反映受光面的當前光強度在多個基準光強度中所處的區間。
進一步,所述固定套筒的內部和所述固定座的頂部均設有半球體內腔,且在固定座底部的中間還設有一沉孔。
進一步,所述安裝板的外圍設有四個安裝孔,相應的光敏傳感器配合安裝于安裝板上。
進一步,所述的固定座安裝板上設有兩個通孔。
進一步,所述氧化鋅膜由氧化鋅納米顆粒和/或摻雜氧化鋅納米顆粒和/或異質結構氧化鋅納米顆粒構成。
進一步,所述氧化鋅膜中氧化鋅納米顆粒粒徑為10nm-50μm。
進一步,所述粘性導電纖維膜由摻雜有導電材料的聚合物纖維構成。
進一步,所述的控制單元隨光敏傳感器受光面的當前光強度在多個基準光強度中所處區間的變化,而實時生成新的控制信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太陽能裝置的供電效率,能量利用率高,產品一致性高,結構簡單,可量產,攜帶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圖進行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框圖;
圖2為氧化鋅紫外光敏傳感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支架整體剖視示意圖;
圖4為圖3中安裝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中球頭擺桿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3中固定套筒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3中固定套筒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3中固定支座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3中固定支座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湃芯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湃芯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1308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