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霧計算的地震采集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11552.2 | 申請日: | 2017-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403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明(設計)人: | 董健;李守才;姜宇東;梅有仁;袁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V1/22 | 分類號: | G01V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畢升專利事務所 11218 | 代理人: | 孫向民;廉莉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處理器 采集裝置 地震采集 采集設備 通信單元 連通 地震數據采集 地震數據信號 本實用新型 處理周期 地震數據 關鍵參數 通信連接 檢波器 單道 結點 通信 自動化 發送 聯網 賦予 | ||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基于霧計算的地震采集設備,所述地震采集設備包括多個采集裝置,每個采集裝置分別賦予排列道號;每個采集裝置包括:微處理器;地震數據采集單元,與所述微處理器通信連通,將收集的地震數據信號發送至所述微處理器;通信單元,與所述微處理器通信連通,并與其它采集裝置的通信單元通信連接。通過設計一種基于霧計算的采集設備,使得每個檢波器結點都具備對單道或多道地震數據的處理能力,提取關鍵參數和數據,通過提高聯網采集設備自動化和交互程度,減少數據所占空間,縮短處理周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震勘探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霧計算的地震采集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地震勘探領域的采集設備主要負責對模擬或數字檢波器采集到的地震波數據進行AD轉換并對轉換后的數據進行存儲或傳輸,不具備對具體數據的處理和計算功能。而霧計算的概念在2011年被人提出,霧計算沒有強力的計算能力,只有一些弱的,零散的計算設備。霧是介于云計算和個人計算之間的,是半虛擬化的服務計算架構模型,希望計算要在物理節點上分散,而不是集中。目前,國內地震勘探領域還沒有提出利用霧計算的地震采集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通過研發具有霧計算能力的采集設備,使得每個檢波器結點都具備對單道或多道地震數據的處理能力,提高聯網采集設備自動化程度,而且對數據傳輸量的要求更小,提高本地存儲與計算能力,消除數據存儲及數據傳輸的瓶頸。通過提取關鍵參數或者部分截取有效數據,一定程度上減少數據所占空間,也可部分縮短處理周期。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基于霧計算的地震采集設備,所述地震采集設備包括多個采集裝置,每個采集裝置分別賦予排列道號;
每個采集裝置包括:
微處理器;
地震數據采集單元,與所述微處理器通信連通,將收集的地震數據信號發送至所述微處理器;
通信單元,與所述微處理器通信連通,并與其它采集裝置的通信單元通信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地震數據采集單元包括單分量檢波器和/或三分量檢波器。
進一步地,所述多個采集裝置的排布方式為環狀、放射狀、網狀的至少一種。
進一步地,所述多個采集裝置的任何一個采集裝置能夠作為中心采集裝置與其它采集裝置建立通信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微處理器具有單道或多道地震數據信號處理能力。
進一步地,所述中心采集裝置基于單道地震數據信號建立與其它采集裝置的通信連接,并處理來自其它采集裝置的多道地震數據信號。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一種基于霧計算的采集設備,使得每個檢波器結點都具備對單道或多道地震數據的處理能力,提取關鍵參數和數據,通過提高聯網采集設備自動化和交互程度,減少數據所占空間,縮短處理周期。
通過研發一種基于霧計算的采集設備,在野外現場可實現由采集設備現場處理地震數據,實時形成處理結果。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附圖對本公開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更詳細的描述,本公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勢將變得更加明顯,其中,在本公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相同的參考標號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采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微地震事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115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地震勘探檢波器
- 下一篇:一種深埋廢棄井探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