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空調出風口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08562.0 | 申請日: | 2017-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317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2 |
| 發明(設計)人: | 鄭振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捷思金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3/075 | 分類號: | F24F13/07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調出 風口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出風口,屬于空調輔助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調也走入了千家萬戶,人們日常在使用空調,尤其是中央空調時,在中央空調施工過程中,空調出風口安裝不易,對空調出風口的預留位置要求嚴格,在后期清洗時,由于出風口的不易拆卸,使清洗變得困難,未能即使清洗空調出風口的話,出風口就更容易產生水珠的凝結,并滴落到下方的地板上,造成地板濕滑,且空調末端產品風口經常出現與室內裝飾風格不匹配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一種美觀且易于安裝拆洗的空調出風口在實際使用中顯得尤為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調出風口,該空調出風口安裝簡單,易于拆卸清洗,且美觀大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空調出風口,包括導風機構和裝飾板;所述導風機構包括長方形的框體、四個相互平行設置的導風板、三個相互平行設置的固定板和兩相對設置的扣件;所述固定板與框體的短邊相互平行且兩端與框體的長邊相對的兩內側壁固定連接,所述導風板與長邊相互平行且與固定板垂直固定連接;所述導風板兩端與短邊間隙設置;兩個扣件分別設置在短邊相對的兩內側壁中部;所述裝飾板上設置有兩個卡件,兩個卡件與兩個扣件可拆卸卡合。
其中,所述裝飾板的面板上鏤空設置有多個不規則的多邊形,裝飾板的表面涂有氟碳漆涂層。
其中,所述卡件包括一卡板和垂直固定于卡板中部的卡接桿;所述卡板與裝飾板固定連接,卡接桿的另一端的端部向外沿凸起形成一凸部。
其中,所述扣件包括一扣板和兩軸線與短邊平行的圓柱形的擋塊;所述擋塊的外側壁與扣板固定連接,扣板固定在短邊內側壁上,擋塊內設置有一腔體,腔體一端密封,另一端通過一圓形開口與外界連通;腔體內設置有一彈簧,彈簧一端固定在腔體底部,另一端固定設置有一球形件,球形件可伸縮卡接在腔體的圓形開口上,兩擋塊的圓形開口相對設置。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導風機構和裝飾板進行可拆卸連接,使空調的出風口更易于拆卸清洗,且更加美觀。
2、本實用新型通過導風機構的卡件與裝飾板的扣件相配合,使裝飾板更易于拆卸清洗。
3、本實用新型通過卡件的可伸縮的球形件卡住扣件的垂直邊,使卡件與扣件實現可拆卸連接,且連接緊密。
4、本實用新型在扣件的垂直邊端部兩側設置有凸部,使卡件能夠牢牢卡住扣件,使卡件與扣件的結合緊密,不易脫落。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拼接示意圖;
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導風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裝飾板示意圖;
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扣件結構示意圖;
圖5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卡件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
1-導風機構、2-裝飾板、11-框體、12-導風板、13-固定板、14-扣件、15-短邊、16-長邊、17-多邊形、18-卡板、19-卡接桿、20-凸部、21-扣板、22-擋塊、23-腔體、24-彈簧、25-球形件、26-圓形開口、27-卡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1至圖4,一種空調出風口,包括導風機構1和裝飾板2;所述導風機構1包括長方形的框體11、四個相互平行設置的導風板12、三個相互平行設置的固定板13和兩相對設置的扣件14;所述固定板13與框體11的短邊15相互平行且兩端與框體11的長邊16相對的兩內側壁固定連接,所述導風板12與長邊16相互平行且與固定板13垂直固定連接;所述導風板12兩端與短邊15間隙設置;兩個扣件14分別設置在短邊15相對的兩內側壁中部;所述裝飾板2上設置有兩個卡件27,兩個卡件27與兩個扣件14可拆卸卡合。
參見圖3,所述裝飾板2的面板上鏤空設置有多個不規則的多邊形17,裝飾板2的表面涂有氟碳漆涂層,所述裝飾板2的表面貼附有保溫棉,防止冷空氣在空調出風口的邊框上結露。
參見圖5,所述卡件27包括一卡板18和垂直固定于卡板18中部的卡接桿19;所述卡板18與裝飾板2固定連接,卡接桿19的另一端的端部向外沿凸起形成一凸部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捷思金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福建捷思金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085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