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關節軸承防塵套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03530.1 | 申請日: | 2017-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135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東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岡師范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9C33/00 | 分類號: | B29C33/00;B29C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楊立,朱毅 |
| 地址: | 4380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關節軸承 防塵套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關節軸承防塵套模具。
背景技術
中國工程機械密封技術發展已經走過50多年歷史,從最開始的艱難起步到如今的飛速發展,中國工程機械密封技術為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橡膠油封是工程機械中的易損件,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磨損,導致機械設備漏油,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轉,因此需要非常頻繁地更換橡膠油封。目前,國內油封模具造型高昂,結構比較復雜,制作的油封精度較低,成本較高,因此,大多采用國外進口的油封,其供貨嚴重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關節軸承防塵套模具,有效的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關節軸承防塵套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倒模中心軸;
所述下模的中部設有上下貫穿其的第二通道;
所述下模上端設有環形的倒模凸臺,所述倒模凸臺同軸設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上端通道口處;
所述上模中部設有上下貫穿其的與所述第二通道同軸的第一通道;
所述上模下端設有與所述倒模凸臺對應的環形的倒模槽,且所述倒模槽同軸設置在第一通道四周;
所述上模下端設有環形的限位凸臺,所述限位凸臺同軸設置在所述倒模槽四周;
所述倒模中心軸包括第一圓臺和同軸設置在所述第一圓臺上端的第二圓臺,所述第二圓臺的尺寸小于第一圓臺的尺寸,所述第二圓臺和第一圓臺分別與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匹配;
合模時,所述倒模凸臺伸入所述倒模槽內并留有間隙,所述限位凸臺的下端端部與所述下模的上端貼合,所述第二圓臺伸入所述第一通道內,且其外壁與第一通道的內壁接觸,所述第一圓臺伸入所述第二通道內,且其外壁與第二通道的內壁接觸,所述倒模中心軸和限位凸臺通過倒模凸臺與倒模槽之間的間隙連通,并形成密封的倒模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定位精準,生產成本低,制作出的密封件質量較好。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倒模中心軸的中部同軸環設有第三圓臺,且所述第三圓臺位于所述第一圓臺和第二圓臺之間,所述第三圓臺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圓臺的尺寸且小于所述第一圓臺的尺寸。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利于油封的成型,該利用間隙可充分擠壓出下模倒模槽內多余的膠體。
進一步,所述下模和所述限位凸臺貼合處形成溢膠腔。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模過程中,該利用溢膠腔可充分擠壓出下多余的膠體。
進一步,所述下模的上端環設有第一溢膠槽,且所述第一溢膠槽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四周,所述限位凸臺下端對應所述第一溢膠槽的位置環設有第二溢膠槽,合模時,所述第一溢膠槽和第二溢膠槽的槽口相互靠近合攏,并形成溢膠腔。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模、下模和倒模中心軸合模時,溢膠腔利于溢出存放較大量的膠體,從而確保模具成型的質量。
進一步,所述第一溢膠槽和所述第二溢膠槽的槽口截面為三角形。
進一步,所述上模的下端的外側環設有缺口,合模時,缺口與下模形成啟模槽。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模、下模和倒模中心軸合模時,方便啟開。
進一步,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為圓柱形。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形美觀,尺寸相等利于批量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關節軸承防塵套模具的剖面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關節軸承防塵套模具的合模時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關節軸承防塵套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和倒模中心軸3;
下模2的中部設有上下貫穿其的第二通道21;
下模2上端設有環形的倒模凸臺22,倒模凸臺22同軸設置在第二通道21的上端通道口處;
上模1中部設有上下貫穿其的與第二通道21同軸的第一通道11;
上模1下端設有與倒模凸臺22對應的環形的倒模槽12,且倒模槽12同軸設置在第一通道11四周;
上模1下端設有環形的限位凸臺13,限位凸臺13同軸設置在倒模槽12四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岡師范學院,未經黃岡師范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035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建筑工人電子履歷形成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通用模組與成型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