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回收式錨索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80227.4 | 申請日: | 2017-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439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文淵;張富榮;陳江;茍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5/74 | 分類號: | E02D5/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11344 | 代理人: | 羅東 |
| 地址: | 1011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回收 式錨索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錨索裝置,具體屬于一種可回收式錨索。
背景技術
預應力錨固作為一種技術用于建筑基坑和地基基礎加固的各種土木工程,從20世紀初的預應力錨桿到20世紀50年代的錨固、70年代的土釘技術,發展到現在的錨索技術。錨索技術在國內外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應用領域涉及水利水電、鐵路隧道、公路橋梁、工業與民用建筑、礦山開采、環境治理、軍事工程等。臨時性支護用普通錨索由于在支護功能失效后無法回收,與所建的構筑物一起長期埋藏于地下,形成地下垃圾,造成地下環境污染,對今后相鄰地塊的樁基施工、基坑開挖、周圍的市政施工、地鐵施工、城市的長遠規劃及可持續發展等造成嚴重影響。由于普通錨索會長期占據地下空間,很多國家已經開始限用普通錨索,從而使用可拆卸回收錨索,但是現在很多可拆卸回收錨索結構復雜,錨索安裝和施工麻煩,工作量大,回收時間長。鑒于此,中國專利文獻CN103046546B公開了一種可拆卸錨索及其施工工藝,能夠將錨索進行回收,并且安裝和施工較為方便。其特點是將錨索可拆卸地連接于錨頭上,通過錨頭的結構實現對錨索的鎖緊以及解鎖。然而這種錨索承受拉拔力的部位是位于其端部的主承載體(及錨頭),由于主承載體長度較短,施工時通常在0.2m左右長度,因此其抗拔力有限。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提高抗拔力以及結構穩固性的可回收式錨索。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回收式錨索,若干條工作索、可拆卸地連接于若干條所述工作索上的錨頭、設置于每條所述工作索外側的護線套,在所述錨頭的遠離所述工作索一側設置有若干承載板,若干所述承載板在所述工作索的延伸方向上間隔設置,在所述錨頭與靠近所述錨頭的承載板之間以及在相鄰的兩個承載板之間分別夾持有金屬波紋管,一螺紋鋼連接桿穿過所述錨頭以及若干承載板,位于螺紋鋼連接桿兩端的螺母將所述錨頭與若干承載板夾緊。
在多個所述護線套并排穿過間隔設置的若干架線環。
所述承載板為三個,按照到所述錨頭的距離由遠及近分別為第一承載板、第二承載板、第三承載板,所述金屬波紋管為三個,按照到所述錨頭的距離由遠及近分別為第一金屬波紋管、第二金屬波紋管、第三金屬波紋管。
在所述第一承載板的遠離所述錨頭的一側設置有球面罩。
所述第一承載板與第二承載板之間的距離、第二承載板與第三承載板之間的距離、第三承載板與錨頭之間的距離分別為0.34米。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相比于現有技術中的可回收錨索,有效延長了受拉拔力主承載體的長度(從原有的單個承載體0.2m左右提高到整體承載體連接1.2m左右),使相鄰的各個承載板通過螺紋鋼連接桿以及金屬波紋管連接成為整體,使用時在相鄰的各個承載板之間灌注水泥漿體后使得每個承載板均承受拉拔力,錨頭以及各個承載板所形成的承載體不因受力不均而發生扭曲,在提高錨索回收率的同時比現有的可回收式錨索能夠有效提高抗拔力80KN-100KN。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螺紋鋼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承載板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時,如圖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回收式錨索,若干條工作索16、可拆卸地連接于若干條所述工作索16上的錨頭13、設置于每條所述工作索16外側的護線套15,在所述錨頭13的遠離所述工作索16一側設置有三個承載板,三個所述承載板在所述工作索的延伸方向上間隔設置,按照到所述錨頭的距離由遠及近分別為第一承載板10a、第二承載板10b、第三承載板10c;在所述錨頭13與第三承載板10c之間以及在相鄰的兩個承載板之間(及第一承載板10a與第二承載板10b之間、第二承載板10b與第三承載板10c之間)分別夾持有三個金屬波紋管,按照到所述錨頭13的距離由遠及近分別為第一金屬波紋管11a、第二金屬波紋管11b、第三金屬波紋管11c。一螺紋鋼連接桿12穿過所述錨頭13以及若干承載板,位于螺紋鋼連接桿12兩端的螺母12a、12b將所述錨頭13與若干承載板夾緊。
在多個所述護線套15并排穿過間隔設置的若干架線環14。
在所述第一承載板10a的遠離所述錨頭的一側設置有球面罩10a1。
所述第一承載板10a與第二承載板10b之間的距離、第二承載板10b與第三承載板10c之間的距離、第三承載板10c與錨頭13之間的距離分別為0.34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8022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使用多用戶控制的系統安全
- 下一篇:寬數據類型的比較的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