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ARM嵌入式微控制器的超視距彎道會車輔助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79519.6 | 申請日: | 2017-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734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郭金松;曹茂森;陳震;周麟釵;胡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G08C17/02;G08G1/0967;G08G1/096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亞專利代理有限公司51126 | 代理人: | 王崗 |
| 地址: | 61003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arm 嵌入 式微 控制器 視距 彎道 會車 輔助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彎道會車輔助系統,具體來講是一種基于ARM嵌入式微控制器的超視距彎道會車輔助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與機動車數量的不斷增長,道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事故高發的急彎處司機視覺范圍受限制,無法提前發現對向車輛而易造成事故。現道路安裝的傳統設備可視距不足且存在因氣候因素影響而不能全天候使用的缺陷。
目前,隨著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路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居民出行的便捷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們在充分享受現代交通便利和舒適的同時,也受到各種交通問題的困擾,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彎道安全問題。彎道會車是指在行車視距較短的彎道區域進行與對向來車的交匯。2012年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數據顯示,彎道事故數量占據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總量的10.5%,且事故的嚴重程度遠大于平直路段。其中,半徑過小的急彎使駕駛員的視線盲區增大,給安全行車帶來不良的影響,易發生兩車相撞的事故,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由于彎道事故所導致的損失情況如下表1所示:
表1急彎事故經濟損失
其中,彎道半徑過小的急彎的事故率遠超于其他類型彎道,對于這種彎道通常設置凸面鏡輔助會車。然而,設置凸面鏡的彎道仍存在以下問題:
(1)駕駛員只有在離凸面鏡較近時才能看見對側道路情況,且不能預知對向車輛位置和會車時間。若有對向來車,駕駛員的反應時間不足,難以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
(2)在夜晚和雨霧天氣中,凸面鏡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可見度降低,使駕駛員難以確認對向情況。
(3)凸面鏡表面易損壞,造成鏡象模糊,導致駕駛員誤判。
國內外研究現狀:
部分國內研究機構針對彎道交通安全問題,學習智能化交通系統的理念與現代信息技術,對急彎的線形與交通特性進行分析,對道路限速和交通安全設施改善進行研究,并已經研究出相關仿真系統。目前,國內已研發出一種山區彎道會車的智能提示預警仿真系統,擬解決山路盲區彎道會車的問題,使彎道會車更安全。但先尚未有相關實物模型。仿真系統目前僅能就單行狀況下的彎道狀況進行提醒且只提醒對向有無來車,功能太過單一,且使用的處理器和其他設備相比較落后。
國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利用電子、信息技術使各大城市的各大路口以及高速公路入口的會車、跟車輔助信息化、智能化。而在中小城市的鄉鎮、山區急彎及旅游公路幾乎沒有應用,目前這種彎道只能放置凸面鏡來解決彎道的會車問題,仍存在一定安全問題。
基于上述存在的交通安全隱患,設計和開發彎道會車輔助系統,實現車與車實時超視距信息交互,可以更好地保證車輛彎道會車的安全性,滿足公路交通趨于智能化與信息化的發展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種基于ARM嵌入式微控制器的超視距彎道會車輔助系統,實現對向來車、會車及超速提醒的功能,使駕駛員及時預知到彎道對側道路情況,降低彎道會車事故發生率。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構造一種基于ARM嵌入式微控制器的超視距彎道會車輔助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紅外檢測單元、主機通信裝置、從機車載通信設備;紅外檢測單元與主機通信裝置實現數據通信,主機通信裝置與從機車載通信設備之間實現數據通信;
所述紅外檢測單元包括紅外發射端和紅外接收端;
所述主機通信裝置包括主機單片機模塊和主機NRF無線模塊;單片機模塊與主機NRF無線模塊連接;
所述從機車載通信設備包括車載NRF模塊、從機單片機模塊、車載顯示模塊和車載語音模塊;從機單片機模塊分別與車載NRF模塊、車載顯示模塊和車載語音模塊連接;
其中,主機通信裝置和從機車載通信設備之間通過主機NRF無線模塊和車載NRF模塊實現無線通信。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基于ARM嵌入式微控制器的超視距彎道會車輔助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還包括路旁顯示屏,路旁顯示屏與主機通信裝置實現數據通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7951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