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頂蓬一次成型模具的排氣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78468.5 | 申請日: | 2017-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056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6 |
| 發明(設計)人: | 鄧吉雄;張順賢;江智強;李忠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聯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51/40 | 分類號: | B29C51/40;B29L31/30;B29K23/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郭東亮 |
| 地址: | 350119 ***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一次 成型 模具 排氣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頂蓬一次成型模具的排氣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頂蓬一般安裝于汽車車頂,現有一些汽車頂蓬的材質為PP聚丙烯材質,PP聚丙烯具有耐熱溫度高,其剛性及拉伸強度優于聚乙烯材質頂蓬,但在生產的過程中,PP聚丙烯板經過烘烤后進入油壓機進行一次壓合表皮材的過程中,內部氣體排不出去,造成頂蓬表皮壓合成品中部橘皮皺折及凹凸不平等現象,導致不良品上升、返工工時長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汽車頂蓬一次成型模具的排氣結構,結構簡單,可有效解決PP聚丙烯板與表皮材一次成型壓合后氣體無法排出現象,提升生產合格率。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種汽車頂蓬一次成型模具的排氣結構,包括熱壓成型模具,所述熱壓成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組成,所述上模與下模所圍成的空腔即為產品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開設有若干呈矩陣分布的排氣孔。
進一步的,所述排氣孔的直徑為3~8mm。
進一步的,若干排氣孔之間的橫向間距以及縱向間距均為100mm。
進一步的,所述上模的前、后兩端分別固聯有一用于將壓合材料固定住的第一齒形壓板,所述第一齒形壓板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有一第二齒形壓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簡單、合理,通過在下模的上表面開設呈矩陣分布的排氣孔,在壓合過程中基材與表皮內的空氣可從排氣孔排出,避免一次成型壓合后氣體無法排出,產生頂蓬成品中部橘皮皺折及凹凸不平等問題現象,可有效提升一次成型的合格率以及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排氣孔的分布結構示意圖。
圖中:
1-上模;2-下模;3-排氣孔;4-第一齒形壓板;5-第二齒形壓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頂蓬一次成型模具的排氣結構,包括熱壓成型模具,所述熱壓成型模具由上模1和下模2組成,所述上模1與下模2所圍成的空腔即為產品型腔,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開設有若干呈矩陣分布的排氣孔3,排氣孔3的直徑為3~8mm,若干排氣孔3之間的橫向間距以及縱向間距均為100mm;通過在下模2的上表面開設呈矩陣分布的排氣孔3,在壓合過程中基材與表皮內的空氣可從排氣孔3排出,避免一次成型壓合后氣體無法排出,產生頂蓬成品中部橘皮皺折及凹凸不平等問題現象,可有效提升一次成型的合格率以及制造成本。
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模1的前、后兩端分別固聯有一用于將壓合材料固定住的第一齒形壓板4,所述第一齒形壓板4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有一第二齒形壓板5,為了裝拆方便,第一齒形壓板4與第二齒形壓板5通過角鋼連接;成型時,第一齒形壓板4以及第二齒形壓板5將表皮與基材固定住,避免基材與表皮皺折。
本實施例中,上模1和下模2的內部分別均勻鋪設有冷卻水管,用于基材加溫后軟化與面料結合,需要及時冷卻定型,以防止產品沖模具中取出后變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聯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未經福州聯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7846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同步裝置
- 下一篇:一種吸塑成型上下料機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