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破碎巖土體路塹邊坡柔性支擋加固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71623.0 | 申請日: | 2017-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172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6 |
| 發明(設計)人: | 姚裕春;趙青海;肖朝乾;王智猛;龔建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2 | 分類號: | E02D29/02;E02D17/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國 |
| 地址: | 610031***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破碎 巖土 體路塹邊坡 柔性 加固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巖土工程,特別涉及巖土條件較差且不能使用加固樁收坡的路塹邊坡加固工程。
背景技術
山區特別是西南山區,地形、地質條件較差,在這種條件下開挖形成路塹工程,其加固收坡工程困難、復雜,特別當地層為破碎巖土體時,顯得尤其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需要設置錨固樁對路塹進行支擋加固,但傳統的挖孔加固樁由于施工安全影響,應用越來越少,而鉆孔灌注樁在高陡邊坡上施工困難且工程投資巨大,錨索由于開挖坡面土體松馳,變形大,難以張拉形成較好的受力結構。為此,迫切需要一種新型、安全的破碎巖土體路塹支擋加固結構來解決存在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破碎巖土體路塹邊坡柔性支擋加固結構,以有效解決破碎巖土體陡坡路塹開挖收坡加固問題,增加開挖邊坡的穩定性和施工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破碎巖土體路塹邊坡柔性支擋加固結構,其特征是它包括:土釘墻,分層設置在路塹開挖坡面上;框架格梁,沿路塹開挖坡面設置于土釘墻外側;預應力錨索,內端錨固于邊坡巖土體中,外端與框架格梁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決了破碎巖土體陡坡路塹開挖收坡加固問題,具有施工安全、方便、經濟等特點,并符合環保要求,具有廣闊推廣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兩幅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破碎巖土體路塹邊坡柔性支擋加固結構的斷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破碎巖土體路塹邊坡柔性支擋加固結構的框架格梁結構示意圖;
圖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稱及所對應的標記:土釘墻1、框架格梁2、縱梁21、橫梁22、預應力錨索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破碎巖土體路塹邊坡柔性支擋加固結構包括:土釘墻1,分層設置在路塹開挖坡面上;框架格梁2,沿路塹開挖坡面設置于土釘墻1外側;預應力錨索3,內端錨固于邊坡巖土體中,外端與框架格梁2固定連接。
土釘墻1提高破碎巖土體路塹開挖坡面附近坡體的整體性和剛度,同時分層開挖分層形成土釘墻1可增加開挖邊坡的臨時穩定性,并作為框架格梁2的支撐受力結構。框架格梁2作為預應力錨索3的外部受力支撐結構,利用預應力錨索3的張拉力作用,保證開挖路塹邊坡的穩定性。該結構有效解決了破碎巖土體陡坡路塹開挖收坡加固問題,具有施工安全、方便、經濟等特點,并符合環保要求,具有廣闊推廣應用前景。
所述土釘墻1中的土釘間距為1.5~2m,其長度為4~6m。參照圖2,所述框架格梁2由交叉成網格狀的鋼筋混凝土縱梁21、鋼筋混凝土橫梁22組成,設置間距3~4m,預應力錨索3在網格節點處與框架格梁2固定連接。所述預應力錨索3設置長度根據計算確,錨固段長度一般不小于10m。
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716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鋼板結構以及裝配式土釘墻
- 下一篇:一種能夠提高波紋管軸向強度的波紋管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