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滑式增強型托盤墊腳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58783.1 | 申請日: | 2017-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135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9 |
| 發明(設計)人: | 甘仲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甘仲堅 |
| 主分類號: | B65D19/38 | 分類號: | B65D19/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525300 廣東省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滑 增強 托盤 墊腳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托盤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防滑式增強型托盤墊腳結構。
背景技術
托盤是使靜態貨物轉變為動態貨物的媒介物,一種載貨平臺,而且是活動的平臺,或者說是可移動的地面。即使放在地面上失去靈活性的貨物,一經裝上托盤便立即獲得了活動性,成為靈活的流動貨物,因為裝在托盤上的貨物,在任何時候都處于可以轉入運動的準備狀態中。這種以托盤為基本工具組成的動態裝卸方法,就叫做托盤作業。
目前的托板主要由墊腳和設置在墊腳上托板組成,而現有技術中,墊腳其整體采用刨花壓制形成,結構強度不足,容易出現因貨物過重而導致墊腳被損壞,并且防水性不好,壽命短。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滑式增強型托盤墊腳結構,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墊腳強度不足、防水性不好、壽命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防滑式增強型托盤墊腳結構,包括有本體,該本體由刨花壓制形成,該本體的外表面完全包裹有防水膠層;該防水膠層的外表面完全有碳纖維包裹層,該碳纖維包裹層的底面凸設有多個凸肋而形成防滑紋路。
優選的,所述本體內鑲嵌固定有安裝座,安裝座的頂面外露于碳纖維包裹層的頂面,安裝座的頂面凹設有螺孔。
優選的,所述安裝座為倒T形結構。
優選的,所述安裝座位于本體的頂部中心位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通過利用防水膠層完全包裹本體,實現很好的防水特性,并配合在防水膠層的外表面完全有碳纖維包裹層,使得本產品的結構強度大大增強,有效避免因貨物過重而導致墊腳被損壞之現象的出現,大大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本體20、防水膠層
30、碳纖維包裹層31、凸肋
32、凹腔40、安裝座
41、螺孔。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本體10。
該本體10由刨花壓制形成,在本實施例中,本體10為方形體結構,其亦可為其他各種形狀不以為限。
該本體10的外表面完全包裹有防水膠層20;該防水膠層20的外表面完全有碳纖維包裹層30,該碳纖維包裹層30的底面凸設有多個凸肋31而形成防滑紋路。在本實施例中,該防水膠層20的厚度為1-2mm,該碳纖維包裹層30的厚度為11-14mm,并且,相鄰的凸肋31圍構形成有凹腔32,該凹腔32為多邊形結構,凹腔32的深度為3-4mm。
以及,所述本體10內鑲嵌固定有安裝座40,安裝座40的頂面外露于碳纖維包裹層30的頂面,安裝座40的頂面凹設有螺孔41,該螺孔41用于安裝螺桿,以便與托板安裝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座40為倒T形結構,與本體10結合牢固,并且,所述安裝座40位于本體10的頂部中心位置,安裝座40為鑄鋁材質,結構強度好,不會生銹。
安裝時,將螺桿由下往上穿過托板,并使得螺桿與螺孔41螺合連接即可,安裝完畢后。使用時,當貨物放置在托板上時,碳纖維包裹層30底面的防滑紋路與地面接觸,實現很好的防滑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是:通過利用防水膠層完全包裹本體,實現很好的防水特性,并配合在防水膠層的外表面完全有碳纖維包裹層,使得本產品的結構強度大大增強,有效避免因貨物過重而導致墊腳被損壞之現象的出現,大大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甘仲堅,未經甘仲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5878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