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注塑模具滑塊先進后出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54087.3 | 申請日: | 2017-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280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周樂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科絡普線束技術(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33 | 分類號: | B29C45/33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方略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67 | 代理人: | 馬廣旭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蘇州市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注塑 模具 先進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領域,具體是一種注塑模具滑塊先進后出機構。
背景技術
注塑是一種工業產品生產造型的較為普遍的方法,由于注塑成型方法的優點是生產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實現自動化,花色品種多,形狀可以由簡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確,產品易更新換代,能成形狀復雜的制件,廣泛應用于各種成型加工領域。注射成型通常是通過注塑機和模具來實現的,現有目前傳統的汽車注塑模具連接器在注塑時使用的模具在將注塑的產品進行脫模時,通常配合滑塊進行脫模,如果要實現滑塊運動的先進后出順序,通常采用的是用油缸或氣缸來控制,采用油缸或氣缸來控制滑塊運動,成本高、結構復雜、體積大,且不便于控制。
因此,需要一種注塑模具滑塊先進后出機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注塑產品脫模時滑塊的進出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實用新型目的: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注塑模具滑塊先進后出機構。
技術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注塑模具滑塊先進后出機構,所述滑塊先進后出機構包括滑塊、滑塊導軌、鏟塊、反鏟、拔塊、滑塊鑲件和前模鑲件,所述滑塊設置在滑塊導軌內側,所述滑塊左側設有鏟塊,所述滑塊內設有通孔,所述拔塊包括頭部、尾部和連接部,拔塊的尾部貫穿在滑塊的通孔內,所述滑塊右側設有滑塊鑲件,所述前模鑲件貫穿于前模鑲件放置架的通孔內。
進一步地,所述拔塊的頭部左側設有反鏟。合模時,前模鑲件插入滑塊鑲件,拔塊頭部抵觸反鏟,防止拔塊變形而造成滑座回退,最后完成合模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滑塊通孔內位于拔塊的右側設有防磨塊。
進一步地,所述頭部與連接部之間所成夾角為150°,所述尾部與連接部所成夾角為150°。
進一步地,所述拔塊的頭部、連接部和尾部一體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滑塊鑲件右端水平設置前模鑲件放置架,前模鑲件放置架右端設有開口,所述前模鑲件放置架設有與前模鑲件尺寸匹配的通孔,且此通孔與開口連通。
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注塑模具滑塊先進后出機構,模具開模時,因為拔塊與防磨塊有一段直面接觸,拔塊沒有脫離防磨塊之前,前模鑲件脫離了滑塊鑲件,滑塊不會移動,拔塊脫離防磨塊之后,拔塊與滑座接觸,滑座開始移動直至完成開模動作;模具合模時,拔塊頭部先插入滑座內,滑座移動直至到最終位置;前模鑲件插入滑塊鑲件,拔塊頭部抵觸反鏟,防止拔塊變形而造成滑座回退,完成合模動作;結構設計合理,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進和生產穩定性,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前模鑲件放置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滑塊1、滑塊導軌2、鏟塊3、拔塊4、頭部41、尾部42和連接部43、滑塊鑲件5、前模鑲件6、反鏟7、防磨塊8、前模鑲件放置架9、開口91、通孔9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1-3所示的一種注塑模具滑塊先進后出機構,包括滑塊1、滑塊導軌2、鏟塊3、拔塊4、滑塊鑲件5和前模鑲件6,所述滑塊1設置在滑塊導軌2內側,所述滑塊1左側設有鏟塊3,所述滑塊1內設有通孔,所述拔塊4包括頭部41、尾部42和連接部43,拔塊4的尾部42貫穿在滑塊42的通孔內,所述滑塊1右側設有滑塊鑲件5,所述滑塊1右側設有滑塊鑲件5,所述前模鑲件6貫穿于前模鑲件放置架9的通孔92內。
本實施例中所述拔塊4的頭部左側設有反鏟7??梢苑乐拱螇K4變形而造成滑塊1回退。
本實施例中所述滑塊1通孔內位于拔塊4的右側設有防磨塊8。
本實施例中所述頭部41與連接部43之間所成夾角為150°,本實施例中所述尾部42與連接部43所成夾角為150°。
本實施例中所述拔塊4的頭部41、連接部43和尾部42一體成型。
本實施例中所述滑塊鑲件5右端水平設置前模鑲件放置架9,前模鑲件放置架9右端設有開口91,所述前模鑲件放置架9設有與前模鑲件6尺寸匹配的通孔92,且此通孔92與開口91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科絡普線束技術(昆山)有限公司,未經科絡普線束技術(昆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5408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