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直骨手動反向傘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40428.1 | 申請日: | 2017-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0991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秉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晉江市金銘雨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5B25/00 | 分類號: | A45B25/00;A45B25/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2271 福建省泉州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動 反向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反向傘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直骨手動反向傘。
背景技術
傘是人們出行時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傘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現有的傘有長柄傘、短柄傘、折疊傘以及晴雨傘等,長柄傘具有防風效果好的優點,大風大雨天是很好的選擇;折疊傘常見有三折傘、五折傘,優點是便于折疊,小巧且攜帶方便。
然而,不管是長柄傘、短柄傘還是折疊傘,通常都由一個傘面構成,依靠傘骨將傘面撐開。雨天下車時,人們通常需要打開比較大的車門才能將傘打開,而打開過大的車門往往容易導致雨水過多的落入車中,使車內容易注水;并且,開傘后,因撐開的傘與車門的位置關系,人走下車的過程中卻無法將傘保持撐在頭頂直至關車門,期間若雨下稍大,人們容易被雨水淋濕;同時,由于傘面被雨水打濕,如長柄傘收傘后,打濕的傘面完全裸露,容易沾濕接觸物,如折疊傘收傘后,打濕的傘面會有部分裸露,也會沾濕接觸物,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直骨手動反向傘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直骨手動反向傘,具備使用方便以及不會沾濕接觸物的優點,解決了現有設備使用效果不佳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使用方便以及不會沾濕接觸物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直骨手動反向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防滲塊,所述防滲塊上表面的中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表面的一側活動連接有按鈕,所述按鈕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動桿,所述連動桿活動安裝在支撐桿的內部,所述連動桿遠離按鈕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貫穿并延伸至支撐桿表面一側的卡塊,所述支撐桿的表面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外側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傘布,傘布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的中部轉動連接有連接扣,所述支撐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放置塊,所述放置塊的內部固定連接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彈簧,所述伸縮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貫穿并延伸至放置塊外部的放置墊。
優選的,所述套筒外部的一側開設有卡槽,所述卡塊的形狀與卡槽的形狀相適配。
優選的,所述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放置塊內部的底端,所述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放置墊的下表面。
優選的,所述手柄的表面設置有防滑紋。
優選的,所述防滲塊的橫截面大于支撐桿的橫截面,所述防滲塊的上表面開設有凹槽。
優選的,所述連桿的數量至少為十個,連桿等間距固定連接在套筒的外側。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直骨手動反向傘,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直骨手動反向傘,通過設置連桿,多個連桿固定連接在傘布的上表面,在對該直骨手動反向傘進行收起時,連桿將沾水的一面收進傘內,防止打濕的傘面完全裸露,沾濕接觸物,從而大大提高了該直骨手動反向傘的實用性。
2、該直骨手動反向傘,通過設置伸縮桿和彈簧,在使用者攜帶該直骨手動反向傘時,彈簧利用自身的彈性,在放置墊不斷接觸地面時對結構起到有效的緩沖,大大提高了該直骨手動反向傘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手柄、2連接塊、3防滲塊、4支撐桿、5按鈕、6連動桿、7卡塊、8套筒、9卡槽、10傘布、11連桿、12連接扣、13放置塊、14伸縮桿、15彈簧、16放置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晉江市金銘雨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經晉江市金銘雨具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404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